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有关房地产“救市”的新闻,也接二连三。继全国16城市地方政府出招救楼市为中央“默许”、到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联合制定房地产“救市”方案,房地产宏观调控新政出台“只待时机”。18日,全国各地69位市长齐聚深圳参加“中国市长论坛”,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论坛上表示:“应该给各城市政府一定的自由度,各地的政府应该说有能力、也有责任,作出一些政策上的选择。”这也是高层首次对各地刺激楼市政策作正式表态。(10月19日《新快报》)
对于这场“救市”到底该不该出手,坊间从始至终都是争论纷纷。而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如何救市、救市是否就是“救房价”等涉及民生利益的核心问题。然而,这种潜流暗涌的民意流,并没有阻止“救市”论按照它“既定”的逻辑和轨道“稳步推进”。从中央政府“默许”到公共管理部门的“正式表态”,全国性房地产“救市”行动,看来已经箭在弦上。
这就使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该不该“救市”,如何“救市”,除了管理部门的“正式表态”,我们是否应该倾听一下来自民间的声音?因为说白了,在当前情况下,该不该“救市”以及如何“救市”,其实就是一种利益博弈。而利益博弈,则首先需要多元话语的表达,应该让各种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利益群体都能参与其中,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从“默许”到“正式表态”走过场。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民意能够有一个畅通的渠道和平台,与“默认”和“正式表态”的救市舆论形成良性互动和公共辩论,在已经依稀看到影子的救市策略中,也没有看到能让民生获益的重大“利好”。
应该看到,当前“救市”成功与否的根本,在于能否让百姓从“救市”中得利。或者说,让民生获益应为“救市”的唯一归宿。只有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下,全国性房地产“救市”政策出台,才可能会让利益各方在前所未有的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中“相互取暖”,“救市”才能真正成为民生、房地产商和地方政府同舟共济的“诺亚方舟”。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则首先需要倾听民意、尊重民意。否则,所谓的“救市”就可能真的不幸被民意言中,成为救“房价”。
总之,在一个利益博弈时代,应该容忍多元话语表达。多元话语表达有利于培育平衡,培育理性。当前,在“救市”政策已经箭在弦上的格局之下,我们不能忽略民意,不得不掂量民意对于“救市”的质疑、建议和呼声。否则,所谓的“救市”极有可能沦为权力和资本携手出逃的一场游戏。(石子砚)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