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利益是社会一般利益最集中的体现,尤其从国际经济视角看问题,楼市调控必须把国家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必须按照中央政府的统一部署,实施上下协调一致的楼市调控,决不可以出台各自为政的救市举措。作为地方政府又必须同中央政府的调控目标和调控政策保持一致,从而维护好国家利益以及与这种国家利益相统一的社会一般利益。
进入2008年以来,当一路高歌猛进的房价上涨趋缓,并在个别城市出现回落时,有的地方政府便急不可耐地出手救市。9月4日,西安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恢复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意见》,按照这个《意见》,凡购买一手或二手商品房者,可享受购房款总额0.5%到1.5%的财政补贴,而且开发商手中的大幅地块也可以分宗支付土地出让金。9月20日,长沙市政府不仅向一批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住房保障对象发放了5万或8万元不等的补贴,还向一批此前买了商品房的人士发给每人5000元的“购房安家补贴”。更有许多城市,尽管还没有像西安、长沙这样已经伸出救市的“援手”,却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着救市。
在此之前,作为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代言人的中房协就曾上书有关部门,建议中央政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下放决策权熏允许地方政府结合当地情况进行决策。然而,尚未等到中央政府认可这个“各自为政”的楼市救援建议,它却已是既成事实。种种迹象表明,眼下各个地方政府的楼市救援行动正在悄然展开,并呈逐步蔓延态势。
市场经济不仅需要通过政府的监管来构建适于竞争和绩效需求的经济秩序,同时还要通过相应的政策手段防止价格的大起大落,尤其是房地产市场,政府有责任对其实施调控。但是,作为调控主体的政府又必须代表一般利益,站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立场上。无论是为了开发商或政府自身的利益去助推房价上涨和救市,或是为了一部分人能买到廉价住房而利用行政手段刻意打压房价,都不应是政府扮演的角色。
如果目前中国房地产也像美国次贷危机那样,出现房价大幅下跌,并危及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相信中央政府出于对一般利益的考虑是不会袖手旁观的。然而,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直至2008年8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依然上涨5.3%,说明房价仍在高位。从交易量看,尽管目前出现了萎缩,却也不算低,以北京为例,一个周末就成交500多套,要知道即使在楼市最火爆的时候,一天成交也才不过600多套。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还表明,与去年上半年相比,进入房地产的资金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22.8%。再从住房贷款看,同样呈增长态势,以房价下跌幅度最大的深圳为例,截至8月31日,当地中行、建行、农行的房贷余额分别较年初增长35.18亿元、33.76亿元、19.15亿元。所以,无论是从价格和交易量还是从投资和需求看,目前都不足以支持政府救市。相反,面对在较短时间已经上涨了数倍的房价,倒应当继续尚未奏效的调控政策使其回归理性,才是符合社会一般利益的公正抉择。
政府对楼市实施调控,不仅是代表一般利益进而实现“住有所居”的需要,也是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经济安全的需要。因为住房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与其他商品的最大不同,就是既可以用来消费也可以投资,甚至可以像股票、期货那样拿来炒作,这就可能诱发泡沫经济。而那些炒房的资金,不仅有来自国内银行的贷款,更有来自国外的热钱,一旦在楼市上赚得盆满钵盈的热钱出逃,泡沫经济破灭,就会给整个国家经济带来满目疮痍。值得关注的是,进入2008年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加深以及国内个别城市房价的滞涨,部分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国外资金正准备撤离。例如,摩根士丹利就正筹划着出售在我国的部分住宅项目以及上百套酒店式服务公寓。如果这时各个地方政府再纷纷出手救市,那岂不恰好给这些外资或者国外热钱提供了在高价位获利出逃的机会,而由此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的灾难,恐怕不亚于一场汶川地震。
国家利益是社会一般利益最集中的体现,尤其从国际经济视角看问题,楼市调控必须把国家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必须按照中央政府的统一部署,实施上下协调一致的楼市调控,决不可以出台各自为政的救市举措。要知道,所有市场经济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确定及其政策的出台,都是被置于中央政府的权力之下,即使经济高度自由化的美国也是如此。因为只有中央政府或者说只有国家,才能最充分地代表一般利益,而不是某个地区或某一部分人的特殊利益。当然,这并不否定各个地方政府可以从本地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履行好自身职责,推动当地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但是,作为地方政府又必须同中央政府的调控目标和调控政策保持一致,从而维护好国家利益以及与这种国家利益相统一的社会一般利益。 (作者:张道航)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