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发现有个现象很有意思,但凡亲戚朋友同事聚在一起说起房子的事,总会形成两个泾渭分明的阵营。一个阵营认为,目前的高房价有泡沫,肯定得跌,列举的证据不外乎国家宏观调控紧缩银根,开发商资金紧张要退地,某某某楼盘降价了,中介门店生意冷清了等等;另一个阵营则认为,上海楼市目前的调整有助于房价的理性回归,但不可能出现大的下降,因为造房子的土地有限,成本上升,刚性需求旺盛等等。
听起来都有道理,争论双方也往往各执己见,不能说服对方。看空楼市、主张房价将要大跌的一方,年轻人占了大多数,他们还没有买房,所以希望房价能够降一点、再多降一点,使他们买房的压力能够轻一些;看多楼市、主张房地产向好、坚信房子保值增值功能的大多数是30岁以上人群,他们拥有自己的住房,当然希望房价别跌,个人资产别缩水。还有两边倒的“中间派”,既希望房价跌,又不希望跌,心情比较复杂,他们很可能有改善住房的需求,或者自己买好了,打算为孩子准备婚房。
这种开始于闲聊的友好讨论,经过信息交流、观点碰撞的过程之后,在个人利益的背景下,往往演变为情绪化的争执,有房的暗自庆幸,没房的焦躁不安,最终不欢而散。
细细想来,我们每个人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预期和判断中,何尝能彻底去除自身利益的影子,媒体的观点也好、专家的判断也罢,开发商的“假摔”、“哭穷”等等,其实都是个体的想法。他们的“保房”或者是“倒房”,就形成业内外多空搏杀的对峙预期,形势不明朗的楼市在涨跌舆论的来来往往中更加扑朔迷离。
笔者认为,在当前楼市胶着的状态下,既然双方都有理、都不能说服对方,就不妨暂时消停一下,静静地等待市场本身给出答案。因为舆论或许会在一定范围内影响市场,但归根结底不能主宰市场发展的方向;片面的、偏激的、情绪化的、甚至代表某些利益集团的观点,如果以貌似公正客观的假面孔出现,对市场的误导作用将给广大购房者产生莫大的伤害。
多一点耐心吧,政府的调研和政策调整需要时间,市场的反应也需要时间,研究者的分析需要时间,购房者的决断也需要时间。大可不必在个别楼盘降价时不问就里就宣称上海楼市跌了,而忽视了价格涨幅只是环比或者同比的回落;也大可不必在个别开发商出现亏损后就急急忙忙喊救市,而忽略了大多数企业利润持续增长。
少一点情绪吧,赌气和较劲只会让自己买房行为的决断和实施错失机会,还会对未来市场的把握失去方向。如果楼市整个舆论环境都那么焦灼和紧张的话,类似房价赌局、退地谣言的闹剧就不会收场。
等一等吧,用时间和耐心,度过需要观望和注视的阶段。在等待的时光,做媒体的可以耐心学一点相关的经济学知识,做研究的可以多积累些数据和信息,购房者可以对房源多看看,作个比较,开发商可以拓展业务,也可以转行,甚至可以离去。
无论何时,用平和的心态看眼前,用历史的眼光看起伏,用辨证的视野看变化,对楼市、对自身就不至于太苛求。(许国萍)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