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四月二十四日电 题:海南地产从泡沫剧痛中走向理性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十几年前,房地产业的兴起曾给海南带来一派繁荣,多少“淘金者”因此一夜暴富。蜂拥而入的热钱炒热了海南楼市,也灼伤了海南经济,房地产业由兴盛急转衰落,给这个风光旖旎的热带海岛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烂尾楼”。历经八年“抗战”,当一幢幢烂尾楼终于从海南消失,“投资高风险地区”的帽子也随之摘掉,海南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繁荣。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十八日上午十时三十五分,是值得中国地产界记得的一个历史时刻。海南三亚市“破天荒”地以每亩三百八十一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公开拍卖了市中心一块地幅为四点三亩土地的五十年土地使用权。十几年过去了,时任三亚市房地产交易中心主任夏明文今天谈起当时“惊世骇俗”的拍卖情景仍历历在目。
“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只有建筑业,没有房地产业,海南三亚继深圳之后实行土地公开招标,中国才有了名副其实的房地产业。”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副校长廖逊对当时的“惊世一拍”这样评价道。
然而此举带来的结果出人意料。由于“体制落差的巨大吸引力”,全国大量资金涌入海南。过度的投机给海南金融业造成了几乎致命的打击。海发银行倒闭,十几家信托投资公司消失,数百亿不良资产烂在银行手中。
据称,海南楼市泡沫破灭后,仅占全国人口千分之六的海南,积压的商品房竟占全国积压总量的十分之一。五千多家开发企业,幸存下来的不到百分之十。并留下了上千万平米的“烂尾楼”,使这个风光旖旎的热带海岛满目疮痍,也给海南戴上了“投资高风险地区”的帽子,海南经济由此陷入长达十年的沉寂期。
一九九九年,国务院决定开展处置海南积压房地产试点工作,为海南的房地产行业带来了复苏的希望。其后,海南相继颁发了《关于加快积压房地产产权确认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快处置海南经济特区停缓建工程的决定》,并制订了一系列实施办法和政策规定。
近八年的艰难调整,海南泡沫经济时期遗留下的四百五十五万平方米的空置商品房、一千六百三十一万平方米的停缓建工程(烂尾楼)和二点三八万公顷的闲置建设用地基本处置完毕,大量积压房地产改建成中低价位的商品住宅和经济适用房推向市场。
历经十年沉寂,海南房地产业开始从泡沫的创痛中走向复苏。
“曾经的泡沫剧痛告诫我们,应理性对待房地产业的发展。”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厅长严之尧对记者说,海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房地产泡沫经济的破灭,究其原因除了投机炒作外,更重要的是房地产发展脱离了生产性产业发展的基础,缺乏生产性产业经济的支撑。从海南省持续健康发展的观点,房地产必须建立在为生产性产业发展服务的基础上。
目前海南房产多是外销。海口七成以上、三亚八成以上房地产卖给了“海痴”和“候鸟”一族。严之尧说,海南生态环境属于“绝版”资源,房地产应坚持“少而精”的高端高价定位。同时,通过住房“双轨制”解决当地普通民众住房问题。
而盘活了房地产,“投资高风险地区”的帽子也随之摘掉,改善了投资环境,也迎来了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繁荣期。
“经历了大起大落,海南终于在今天步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海南的曲折发展印证了一点,必须明确战略定位,即把海南建成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热带度假休闲胜地,依靠大企业、大项目拉动经济发展。”海南省发展与改革厅厅长林回福说。(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