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最新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3%,环比上涨0.3%。 中新社发 俄国庆 摄
|
3月6日,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最新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3%,环比上涨0.3%。 中新社发 俄国庆 摄
|
一边是市场上“拐点”风劲吹,急切而又扑朔迷离;一边是统计部门最新公布的数据,厚实而具有说服力:3月6日,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最新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3%,环比上涨0.3%。
我们能从这些数据中读到什么?统计局指出,总体看来,全国房价同比涨幅仍处高位,但自去年11月以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措施逐渐显效,房价环比涨幅已趋缓。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依然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包括上海在内,房价还在涨。
数据与“拐点”互拧
显然,1月房价数据与“拐点论”拧上了。上海同济大学教授、房地产专家施建刚表示,学术界目前尚未明确定义“拐点”,如果非要下个定义,那么就是“房价上涨之后的下跌,并且能维持几年”,即必须从时间的长度和下降的比例两方面同时定义。但从现有数据看,万科领头的降价行动,并未带动整个楼市“拐头”。
统计数据的采集、公布,需要花上一个周期,这便决定了它只能够反映某个阶段的市场情况,而不能对市场进行实时的呈现。于是,近一个星期里,沪上各大媒体大兴“调查风”,意欲通过记者最深入的调查,还原房价的即时走向。
所得到的结论,无外乎“X成新楼盘明折暗降”、“约X成楼盘价格坚挺”。市场人士曾经预言,1、2月份由于过节、天气等因素,历来是楼市成交的淡季,楼市的全面复苏要看3月。部分开放商为了加速推盘、回笼资金,打折、降价、搞促销都是惯用的手段。
于是,便有了万科这条市场“鲶鱼”搅动的降价风。在这个“全民皆房”的时代,地产大佬们也耐不住了,纷纷就时下炒得最火热的“拐点”发表观点。王石说,楼市“拐点”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潘石屹则呼吁,以更自信的目光看待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
“拐点”不意味下跌
由此可见,开发商是个体,并非团体。“拐”还是“不拐”,市场有不同的声音。事实上,观点上的分歧,并不妨碍开放商在行动上“抱团”。
就拿上海来说,万科降价令一下,孝贤坊、启航社等绿地旗下的新推楼盘率先予以呼应,以颇为诱人的折扣、回馈等手段来聚集市场的目光。两周之后,其余的小开发商纷纷效仿,“明折暗降”,成为2008年早春房产市场最为公开的秘密。
“现在老百姓把拐点和极致点混淆了,房价拐点不意味房价下降。”长城金融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徐滇庆认为,现在距离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供求平衡还有相当长的距离,有需求量就不容易出现房价下降。
“目前,很多房地产商资金链十分紧张,紧缩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商来说很难过,他们感觉到资金链要断了,必须力争更多的贷款才能喘过气来,所以还没疼就喊疼了。”
“这并不是真的房子就降价了,而是开发商的策略。”徐滇庆还说,我们的土地是有限的,按照这样计算的话,我们的房价还会继续上升,等到我们把金融结构调整好,房价就比较稳定了。
全国性“拐点”难现
而在这场“拐”与“不拐”的市场浪潮中,老百姓能做些什么?个人以为,引用上海易居房产研究院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杨红旭一篇博文的标题《淘房正当时》来说明最贴切。文中指出,随着市场预期发生改变,以及持续的加息,部分贷款过多的投机客已坚持不住,选择割肉出逃的大有人在。由此引发的房价松动,令市场出现了不少的机会。
很多人在买房前都会倾听一下专家的意见,杨红旭自己也坦言,购房者一定要有鉴别力,在购房问题上要有自己的主见。“王石靠的就是实战中积累的丰富感性经验。
就“拐点”与否,杨红旭也有自己的判断——目前很难出现全国性的拐点,毕竟我国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城镇化进程、人民币升值保持高速等外部因素尚无明显改变,巨大的自住需求依然支撑着市场。而且,由于自2003年以来,政府一直在进行宏观调控,虽然成效不尽如人意,毕竟比美国前几年一直对楼市盲目乐观要好很多。因此,中国楼市即使会着陆,也是“软着陆”,而非美国式的“硬着陆”。(杨冬)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