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化解高房价危机 政府宜“疏”不宜“堵”

2008年02月27日 08:50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表评论

  房价尚未出现松动,呼吁给楼市宏观调控政策松绑的言论近期却泛滥开来。从表面看,这是利益集团企图给高房价在政策上谋求“准生证”,使其堂而皇之地坚持下去。但细究后可以发现,在2007年的疯狂索取后,维持高房价的根基正在动摇。专家指出,对于这种内在危机的化解,政策取向宜“疏”不宜“堵”。

  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2007年全年我国居民户存款增加额为1.13万亿元,同比下滑46%,而同期居民户贷款增加额却高达1.18万亿元,同比飙升近93%,居民存款增加额近年首度出现低于贷款增加额的情况。这个数据透露出的信息是,居民的财富积累能力正在削弱,高房价所赖以生存的居民购买力存在着透支的风险。

  这种透支来自于近年来楼市过于贪婪的索求。数据显示,在2007年居民户存款增额显著下滑的同时,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和财政存款的增加额却同比大幅上升,其中2007年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增加额为3.45万亿元,比2006年的2.48万亿元上升了39%,财政存款增加额更是同比上升了127%。反映在楼市上,就是2007年疯涨的房价正快速地将居民资金抽取到开发商以及地方政府手中,这种抽取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居民的新增财富无法应对。

  在透支居民购买力的同时,高房价还通过一轮新的财富转移给自己埋下一颗“深水炸弹”。一波又一波的房价上涨刺激居民大量购房,从而在居民和开发商之间形成了大规模的财富转移,居民将低风险的货币支付给开发商,获得了高风险的房屋资产。在这一轮轮的转移过程中,开发商成功地将经济发展中的风险全数转嫁在居民身上,从而将风险泛社会化。而事实上居民承担风险的能力远弱于开发商,一旦风险集中爆发,将会出现连锁抛售行为,这不仅会摧毁高房价,而且也会导致居民财富大幅缩水。

  购买力的透支和风险的泛社会化让高房价繁荣的表面下暗藏杀机。专家认为,化解这些危机需要政府积极地采用政策手段,但这些手段不应简单照搬其他国家的经验,而是应当考虑到中国国情,更多地从疏导上下工夫,其中,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加大住房保障的力度。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提出的住房保障对象主要是低收入家庭,而对于中等收入家庭的保障力度很弱。但事实上,在高房价面前,中等收入家庭不少也已经丧失了购房能力。如果不将他们纳入住房保障的范畴,逼迫这些中等收入的家庭超越自身能力购房,将会使风险进一步向这些弱者积聚,这会促使楼市危机的提早爆发。为此,专家建议,住房保障应当采取梯度分配的原则,对于中等收入家庭,应当采用增加经济适用房供应而不是所谓的提供经济租用房,这样才能阻止他们超越自身能力购房,而对于低收入家庭,应当提供更多的廉租房,因为对于他们,满足目前居住需求的愿望比获得房屋财富来得更迫切。(李良)

编辑:祁智】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更多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