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推出的首个两限房地块——丰台花乡纪家庙两限房地块入市交易,限价7800元每平方米;全国首个限价房楼盘——广州保利西子湾843套前不久已经正式发售,价格相当于市场价的70%;福建等地率先推行、北京等多个城市正在研究“经济租用房方案”。近来各地对住房保障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举施,无疑有利于满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
其实,我们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供给制公房也都属于廉租房,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住房市场化逐步推进,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尽管目前不少人抱怨房价高,买不起房,保障房还太少,但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由大杂院、筒子楼,到配套齐全的单元楼房,人们的住房还是有了很大改善。但在住房的日益商品化同时,我们忽视了住房保障的建设。近年来,虽说从早先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到如今的限价房、经济租用房,我们的住房保障品种越来越齐备,似乎每个品种都可满足特定人群,但不只房子数量仍然太少,还缺少系统的、符合现代公众需求、符合城市化潮流及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住房保障制度,对此,澄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或许对于建好这个制度有所裨益。
其一,住房保障“保”的是人人有房住,不应是“保”人人有产权。经济适用房曾遭人病诟,如今推出的限价房能够趋利避害吗?表面看,和经济适用房当年拉动经济增长一样,限价房似乎因其特殊历史使命,可为平抑房价出一把力,但也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卖得火了,买不上的家庭怎么办?卖不动了,也是资源浪费。从广州已经上市限价房的销售情况看,许多符合购买条件的市民并没有被“只要上市场必赚无疑”的诱惑而吸引,仍有100多套遭遇“弃购”;二是限价房多建在城市外缘,对于中低收入的购房家庭来说,依然面临着上下班不很方便的压力,也会增加城市交通负担;三是房价定得高了,不仅不能平抑房价,还有可能推高房价;四是对于高收入者来说,也是新的不公平,因勤奋工作赚钱多了,买同样地段的房子,就得多掏钱吗?福建等地率先推行、近来北京等多个城市正在研究的“经济租用房方案”,跳出住房保障保产权的思路值得肯定和推广,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投机。不过,“经济租用”和“廉价租用”仅从字面意义看,没什么不同,统称为廉租房也未尝不可,只要划分出不同的租房标准,由符合条件的人自己去选择、排队摇号即可。
其二,收购旧房为廉租房有利于加快城市化。就增加廉租房的供给方式来说,政府或委托开发机构以收购旧房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或给开发商税收优惠政策,由开发商建设、提供。考虑到我国住房需求大的国情,依靠新建房显然供给速度过慢,加之大多数城市中心区土地已没开发余地,新房大都得建到城边、远郊区,会导致上下班交通不便,从市场上收购或委托社会机构管理出租是个不错的选择。从世界城市化潮流看,廉租房的增加有利于人口流动,尤其有利于满足外来人口的居住需求,也有利于人们“不再守闹市一间房,而去选择城郊一套房”的逆城市化发展。如很多北京人开始选择到空气好的河北燕郊、涿洲等地买房养老。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对付高房价,廉租房、逆城市化是主力军。我们应加快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不宜人为抑制逆城市化。收购旧房为廉租房,还有利于人们以旧换新,推动住房消费结构升级。
其三,不只救贫,也应救急。住房保障制度所覆盖的人群,不应太窄,也不能太宽。就现阶段来说,住房保障应多关注大学毕业生、退休人员、公务员、房子被拆迁者、流动人口和单亲家庭等,但也不宜覆盖得过宽。现在有本地户籍的、年龄偏大的中等收入者不管住得多小,总归是有房住,他们在房改后大多都有了产权房,要想改善住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按劳分配的今天,应该更主要的是靠市场,而不是靠政府。笔者一位在美国留学的亲戚说,一般美国人月房租都占月收入的大头,占一半左右。除外来无户籍人口,我国年龄偏大的中等收入者一般都有自己的住房,完全可以“以租养租”,再添点钱,租住大点的房子,等收入高了再理性购买新房。对于没享受过公房待遇,第一次购买商品房的人,政府可考虑给予抵个税、减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其四,防止标准过高引发新的不和谐。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新开盘的廉租房的报道,房子又大又好,质量堪比商品房,似乎谁住进去谁光荣。虽然,我们不能让住进廉租房里的人感到自卑,但至少不应使他们感到光彩,不能让人羡慕。在很多人努力拼搏、辛苦劳动、积极理财、承受更多压力攒钱,多花钱到市场上买房子的情况下,如果给有些还没怎么为社会做贡献,或有些不思进取、天天麻将扑克吃喝玩乐的人保障质量好、面积大的住房,显然也是新的不公平。笔者去日本大阪时看到,市中心的高层塔楼里的10平方米左右的单间里都经过改造,装了简单的煤气灶、卫生间,供年轻人居住。所以说,我们的住房保障标准不宜太高,人均住房面积不应高于当地人均水平,重在实用,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要齐全,位置最好不要太偏远。(蔚然)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