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日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1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5%,涨幅比上月高1.0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低0.8个百分点。 与数据相反的是,现在部分城市房价下降带来的“房价出现拐点”论一浪高于一浪,房价是涨还是跌,扑朔迷离。 中新社发 马健 摄
|
2007年12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日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1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5%,涨幅比上月高1.0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低0.8个百分点。 与数据相反的是,现在部分城市房价下降带来的“房价出现拐点”论一浪高于一浪,房价是涨还是跌,扑朔迷离。 中新社发 马健 摄
|
岁末年初,中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加息、二套房新政等多轮调控之后,市场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耐人寻味的是,某些专家和地产大鳄对楼市“拐点”的解读。
纵观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拐点”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拐点”就是楼市猛然降价,另一种“拐点”只是房价稳定,调控到位了,也就是说“拐点”并非传说中的猛跌,而以前涨得有多离谱,都可视为透支了往后一段时间的上升空间的合理解释。显然,如果按相关调查结果来看,前者的“拐点”论,正如任志强所说,“现在说拐点还为时尚早”。而后者的“拐点”论似乎是在告诉人们,宏观调控已初具成效。
但在笔者看来,在直到今天还没有最终结果的房地产博弈中,总会有一些既得利益集团趁机进行误导,如房地产商正在加紧挟持社会整体,把工薪阶层紧绑上房价博弈的战车,进而把国民经济和可能出现的金融危机也算在房地产身上———近期有报道就说,“假如楼市骨牌现在顺势被推倒,专家给出的结果只有4个字:‘金融危机’。”
而考究“拐点”的真正含义,却是有些诡谲的。按照经济学、数学上的理解,“拐点”一词并不意味着上升或下降过程的结束,或者由上升转为下降、由下降转为上升,而仅仅标志着上升或下降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如果要表达上升或下降过程的结束,或者由上升转为下降、或者由下降转为上升,应该用另外一个词,就是“极点”。从这个意义上说,王石等人抛出的“拐点”论,符合数学上的定义,是房价涨幅从加速上升转为减速上升的分界点,而任志强所理解的“拐点”,则更接近于数学上的“极点”,是房价由上升阶段转为下降阶段的分界点。也就是说,任志强跟普通民众一样都把“极点”误解为“拐点”,并且以讹传讹,反倒为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或者说,在各自赋予不同意义,甚至泾渭分明的“拐点”面前,双方也只能自说自话,那么这样的争论,并没有多少实质意义,反而让事实更加扑朔迷离。这些也只能进一步揭示一个问题,房地产市场中准确、有效的信息严重缺乏,更有既得利益集团在有意利用信息对消费者进行误导。
依笔者看来,我们没有必要把房地产经济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分量放大,而变态楼市的“命脉”不只在紧缩银根上,还要在打击囤积土地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要把房地产结构调整过来,出台强制措施,缩短地块开发时间,要求房地产商开发更多的楼盘,提高适合中间阶层消费的住房供应量。只有切实把房价降下来,促进房地产良性发展,那么中国的房价才能像17世纪荷兰郁金香球茎的价格一样,跌成一只普通洋葱的正常水平。易言之,只有老百姓所期望的房价“极点”到来,“拐点”论才具有实质意义。(叶扩)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