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字显示,上海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占全部人口的20%,养老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房地产市场,以养老为目标诉求的新建住宅开发、二手住房转让和委托租赁等话题渐热。
曾经,美国老太和中国老太买房的故事耐人寻味,超前消费贷款买房的观念和方式已然深入人心。后来,美国老太以“住房逆向抵押贷款”套取现金的故事,再次刷新“以儿养老”的旧版本。
一些人大代表已呼吁政府部门对此展开调研。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城市也正对此进行试点工作,形式各有不同。实质都是“60岁前人养房,60岁后房养人”,也许是初期,雷声大雨点小,愿意尝试的人很少。
在美国发展成熟的“倒按揭”在中国未必行得通,观念及评估方面的难题一时很难跨越。在传统观念中,如果老人独自办理“倒按揭”,会给人造成子女不孝的感觉,无端地让子女承受不必要的舆论压力。况且,房产可能是很多中国老人最大的一笔财产,他们愿意将房产留给子孙后代,这也是中国人沿袭千百年的习惯。
如果这笔财产交给子女却得不到他们的照顾,老人的生活将面临很大的风险。所以,从理论上看,老人利用“倒按揭”每月从相关机构领取一定金额的生活费,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这样更加稳定,也会减轻子女的负担。从目前看,只有无子女或子女家境较为富裕的,以及子女在国外的空巢老人比较能够接受“倒按揭”的方法。
“倒按揭”的难点还在于,倒按揭的评估标准非常复杂,除了估算房屋价值以及未来房价走势,还要估算老人的寿命,银行要培育一批类似保险精算的专业人才,这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不是一两年能解决的。虽然住房逆向抵押贷款有比较丰厚的收益,但风险也较大。比如贷款期限比较长,房产价值会发生变化,老人预期寿命和利率的不稳定性,房屋损耗等等,如何确定按揭利率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笔者以为,“以房养老”不应该单单指“倒按揭”,虽然它是值得重视的“以房养老”的形式。它可以是广义的。比如,人们接受度比较高的“房屋银行”就能解决“倒按揭”的两个“瓶颈”,既不怕百年之后房子被银行或保险公司收了去,也不用操心房产价值的变化和老人寿命的不稳定性影响日后收益。而老人却能按月从“房屋银行”领取租金贴补住养老院的费用。
再有,通过出售、出租、房屋交换等各种非金融的方式或手段带来一定量现金的行为,也可以看作是“以房养老”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比如:子女养老,房产由子女继承;抚养人养老,房产由抚养人继承;租出大房再租入小房,用房租差价款养老;售出大房,换购小房,用差价款养老;将房子出租出售,自己住老年公寓,用租金或售房款养老;将住房出售,再租回原住房,用该笔款项交纳房租和养老,等等。
每一个人都面临年老的风险,应当在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的养老方式,积极探索包括“倒按揭”在内的多种“以房养老”的方式,才能避免成为“现金的穷人,不动产的富人”,才能使自己的老年生活幸福无忧。(许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