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且不论我们现在习惯采用的一些房地产指标有没有失真,仅仅从深圳一、二手房成交量连续4个月下滑,特别是10月份深圳一手房市场“日均成交住宅数”不足60套,就作出“深圳房价将降四成”的推测,显然渗入了不少主观意愿。尽管这种意愿是向着善的,但效果可能南辕北辙。
拿深圳的房地产龙头企业来说,上市房企万科、金地集团、招商地产今年纷纷增发,并竞相发行企业债。而系列资本运作的保证,则是主业的持续繁荣。房地产商业绩优劣无非取决于两项指标:一是规模,二是房价。如果房价跌幅较大,势必会将房地产商业绩拖入泥潭,至少成长性将打折扣,他们显然不愿看到这一情景而会通过各种方式维护自己的利益。
有人会说房价与上市公司的业绩并没有直接关系。这话并非没有道理,但得看是对谁。对于大的房地产企业,如果房价降一些,他们或许可凭规模取胜。可是,那些储备较少、正准备上市的房地产企业呢,房价下跌对这些企业的影响无疑不可低估,他们又怎么会情愿呢?
而就在最近,深圳又出台一项紧缩措施,将征收土地闲置费,闲置时间超过一年等情形都在征收之列。如果这一措施在全国蔓延开来,囤地严重以及财大气粗的许多“标王”级的房地产商也将受到不小的打击。在这种情形下,除了将出现笔者上文提到的房地产巨头四面周旋的现象,还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形:
一是强强联手。今年下半年以来针对房价的紧缩措施不断出台,地产界潜移默化出现了强强联合,甚至“抱团”的景象,或以降低受冲击的程度,或为了一起拿下大蛋糕,将来“有福同享”。
数据显示,美国的前十大房地产企业,可以占到市场份额的30%,最大的房企约占5%,而我国最大的房企仅为2%,这还是在房地产市场高速扩张的情况下。细心者其实注意到,我国房地产界现在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市场资源正由分散向集中的方向转变。而“强强联手”使得房地产商在对弈过程中的话语权更重,紧缩措施更难顺利实施,房价降几成的可能性有可能只是镜花水月。
第二种情形是捂盘行为更严重。传媒现在报道“房价将降四成”的初衷是好的,也给房地产商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但效果可能适得其反,一些房地产商干脆捂盘不卖,等明年“环境回暖”再说。地产商当初高价拿了地,“面粉贵过了面包”,希望他们今天超低价出售面包,显然只是一厢情愿。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3个月之前坊间就盛传房价出现“拐点”了,如今大家还是在这样说。换言之,真要能拐得动、拐得容易,则早就“拐”;如果说现在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观望的态势,那么浸淫在房地产商观望姿态中的“技术含量”远高于普通民众,孰不知他们正在考虑风险转嫁的招术。所以,不要轻言房价“将降×成”,这可能在无形中挖了个陷阱,伤害了本来想保护的人。(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