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被开发商忽悠了!”一位北京万象新天小区的业主仍对开发商拥有小区会所产权证表示怀疑,“会所建在小区里,怎么可能不是我们的。”
但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立新看来,会所即便按约定归全体业主所有,业主也没有办法经营。因为要经营起来,就得经过注册公司等步骤,而目前大部分业主大会没有这个能力。
在和奥力的第一次谈判中,万象业主就得知,除场馆建设等开发商承担的费用外,奥利健身前期投入了2000多万元,每个月的运营成本约20万元。
据业内人士估算,即使一个2000至3000平方米的会所,水费、电费、管理费、人工费、设备维护费、物料消耗费等费用,一年下来起码要耗资百万。
实际上,这类高档会所即使降价也不一定被所有人接受,很多人认为“免费打打羽毛球,慢跑一样很健康。”
有关数据表明,杭州每百家会所只有5家维持经营,广州九成亏损,上海抽调了500所,73%处于亏损状态。
即便如此,会所仍是房地产项目必须的配套硬件之一。很多买家认为,如今哪个项目不建会所就不够档次,楼盘的会所不够气派,说明开发商缺乏实力。因此,大部分开发商在广告中大肆宣传社区会所的概念。
在业主看来,会所不仅意味着交往空间、象征着配套水平和物业的“高尚”程度,它还隐喻了一种体面的生活方式。
其实,会所最早在香港兴起,上世纪90年代初才影响到内地房地产市场。那时的香港人多地少,寸土寸金,所建楼盘的户型面积普遍偏小,业主非常需要有一个能够健身、娱乐、休闲以及招待亲朋好友、举行家庭活动的场所,于是,会所应运而生,成为家庭非常重要的外延。
演变至今,“会所”是楼市广告上最炫的两个字。但在引入概念的同时,配套的管理办法还不是很成熟。拿北京万象新天小区来说,大部分业主私下表示“就是希望拿到个好折扣”,对于业主如何管理、经营会所,他们还没有真正想过。
也不是所有会所都背离了“社区公共会所”的本意。
“朝阳园小区就是我们业主的!”“维权专家”舒可心谈起了自己所住的小区。朝阳园是北京最早成立业委会的小区之一,舒可心是小区业委会主任。
朝阳园的业主和开发商、物业公司采用香港等地的做法,用高物业费支撑会所经营。一开始物业费标准达到每平方米8元,后来略有下降;二期是每平方6.95元,比一般的北京小区物业价格高出好几倍。
在会所使用上,以30平方米作为一个单位,业主可以领到一个会员卡免费享用会所服务。按照朝阳园的户型来看,一般家庭都会有两到三张会员卡,算下来,朝阳园每户每月支出物业费在800元左右,而北京其他同等品质的健身场所收费要在每人每月500元左右。
这样管理,使朝阳园的业主对会所享有的所有权的体现十分明晰。会所的收入、支出都直接分摊到每一个业主身上,开发商如果想在会所里放一些宣传材料,都需要向业主交纳费用。
但对于万象新天的业主来说,业委会尚未成立,对相关法律还比较生疏。这里的业主正如国内的大部分业主一样,越来越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急切的需要法律来保护自己,但却不知道从何做起。
中国房地产业市场化直到1998年才真正开始,进入完全市场化状态则是2002年。北京忆通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毕文强说:“业主这个词,现在我们已经叫得很习惯了,其实它产生的时间还很短,其中的权利、义务、规范……这一套都还不是很成熟。”(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