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社会舆论较少讨论房地产泡沫对经济的长远危害。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房地产价格的变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财富的转移。这对社会资源的分配将产生误导,导致现在一些实业家、企业家不愿意像过去那么辛苦地做实业了,想要投资房地产赚快钱。
当经济增长遭遇通胀压力,当地产狂飙遭遇宏观调控,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证券时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彭文生认为,目前政府面临的政策挑战是如何保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从长远来讲,是怎样把储蓄引导到关系长远经济增长潜力的投资领域;而未来几年中国经济最核心的问题还是控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
明年通胀压力会继续上升
证券时报记者:CPI创出4.4%的新高,大家对CPI后期走势比较担心,您认为通胀能否得到有效控制?
观点:短期内通胀压力比较大。我们也看到,近期货币政策调控措施频繁,对控制通胀预期和防止总需求过热有帮助。中国发生持续高通胀的风险不大。明年通胀会比今年高,但前高后低,总体相对较温和。
彭文生:首先我们对CPI的常规走势需要有一定的认识。一方面,我国现阶段发生持续性高通胀的可能性较低,所以通过货币政策控制通胀的成本相较低,也就是说控制通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是很大。中国经济从90年代中期开始从短缺型经济变为供给相对充分的经济,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能的释放。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口结构的变化。90年代中期以后,生产者数量超过了消费者,且差距在过去10年当中不断扩大。在一个生产者数量显著超过消费者,而且储蓄率高、投资率高、产能扩张快的经济体里发生持续性高通胀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在同样的货币政策下,我们能够在相对较低通胀的情况下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
这一点可以通过比较中国和印度的情况加以说明。我国人均年龄是40岁,印度是25岁,如果把中国比作一个人,那么中国正处于生产能力最强的壮年期。相比之下,印度因为消费者多、负担重,属于供给短缺型经济,过去10年的平均通胀率比中国高很多,需要非常强的紧缩政策才能控制通胀。而我国目前生产者多、负担轻,过去10年我国的平均通胀率在2%以内,用货币政策去控制通胀的成本较低。
另一方面,我们从亚洲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经验发现,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非贸易品价格相对于贸易品价格增加较快,原因在于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后,更多地倾向于非贸易品消费,包括服务及农产品(如蔬菜类由于保鲜期限而很难进口的产品),因此其价格有一定的上升趋势。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非贸易品在CPI里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贸易品占比越来越低。因此,在经济发展到某一个程度以后,CPI通胀率上升的幅度可能会比较快。
从短期来看,今年底至明年初通胀压力将会持续,反映需求压力和农产品价格上升的惯性动力。宏观调控当局对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以及信贷窗口指导等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使用,对控制通胀预期和抑制需求压力有帮助。
相信未来几年平均通胀率会比过去10年平均通胀率高,大约在3%至4%。如果人为地压回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那么经济增长可能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同样是4%的通胀率,从3%到4%和从5%回到4%是不一样的概念。我们目前要面对的是上升的局面,所以需要一些政策措施去管理通胀预期,控制需求。最近的一些货币政策措施有利于控制通胀预期和防止需求增长过快。
参与互动(0) | 【编辑:位宇祥】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