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部分新盘现弃购 业界称不会演变成退房大潮——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北京部分新盘现弃购 业界称不会演变成退房大潮

2010年10月22日 03:49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9月底北京一楼盘开盘,两千组购房者排队等候选房。随后提高首付等新政出台,部分购房者面临补齐首付或退房的问题。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北京部分新开楼盘现“弃购”

  “929新政”提高首付比例,部分刚需族或放弃排号或凑足首付;业界称北京不会演变成退房大潮

  房价有多高,刚需族就有多伤。9月29日的楼市二次调控,将首次置业的首付比例由两成调高至三成,契税减免等优惠也取消。虽然调控方向旨在过滤投资客,但这次调控以来首付比例的一刀切,也第一次打击到夹心层、刚需族。随后,加息政策和公积金利率上调,虽然每月增加百八十元的支出,但也对刚需族的购房有雪上加霜的心理打击。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北京地区在首次调控时就执行政策较为有力度,90平米以上大户型均需要首付三成,而由于“二次调控”截至目前不到一个月,“929新政”后的购房人还没有出现太多手续上的退房,并未形成大潮。但是面对第二轮新政,有部分刚需族排了购房号后放弃购买,有些则还在退房和凑足首付款之间纠结……

  现象

  近期开盘楼盘出现“弃购”

  记者从近期开盘的一些项目了解到,由于新政策执行时间还不到一个月,正式办理退房手续的购房人并不多,但是放弃购买,或者因为首付提高认购后放弃签约的现象已出现。

  在十一黄金周开盘的管庄某项目,由于为中小户型产品,绝大多数客户都是首次置业的“刚需族”,而开盘日又正处首付比例提高后。该项目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开盘后他们统计发现,有大约4%的客户认购后没有签约,估计是因为首付问题放弃购买。

  同样在十一黄金周开盘的万科中粮长阳半岛,虽然376套房源再次上演“日光”,但是意向客户放弃购买的现象也存在。开盘当天有1100多名购房人选房,前200名购房者中就有近50人放弃了选房。万科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被堵在路上的原因外,有些客户是因为首付提高而放弃了选房。万科工作人员曾在二次新政出台后的当晚依次给客户打电话,告知首付提高,电话中就有客户表示在这几天内再多凑十几万不容易。

  另据记者了解,9月12日以前就销售750套房源完毕的领秀慧谷,也有部分客户因为政策受到影响。一位负责人表示,银行政策有区别,有些客户因为在二次新政出台前没有完成信用资信的审核,所以也面临补交首付的问题,大约有十几户,但是目前还没有得到他们要退房的消息。

  此外,记者了解到,二手房方面,由于评估价格低于出售价格,因而购房人实际购买时支付的首付比例就要高,很多相当于首付五成,因此此次受政策的影响小于一手房市场。

  说法

  “退房”难免,但不会成潮

  近日,由于“929新政”的出台,业内有“四季度可能出现史上最大规模退房潮”的声音。但是就目前北京楼市的情况,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影响必然存在,但是退房比例没有那么高,不会演变成大潮。

  9月30日,位于大兴的旭辉紫郡开盘,户型面积在120平米以上。其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对于90平米以上的大户型,首付比例在一次新政时就执行30%,而且购买大户型的客群二套房的比例很高,上次调控已经受到影响,因此对此次调控已有心理准备。

  万科北京公司总经理毛大庆也表示,虽然长阳半岛在二次调控后也出现“日光盘”,但是供需比已经变化,对今后刚需族买房的影响可以预见。

  但是对于四季度的市场,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指出,由于追加的首付金额在10万-20万之间,对于很多首次置业的客户来说不是小数目,因此一定会出现一些弃购或退房。除了受到首付比例的限制,由于政策对预期的影响,也会有购房者做出后市利空的判断而退房。尤其是近日北京已经有因为政策影响退房法院宣判购房者胜诉的案例,这个成功的样本无疑也会在希望通过法律程序退房的人群中产生示范效应。

  北京联达四方房地产经纪公司总经理杨少峰在博客中撰文指出,史上最大规模退房潮即将来临,但将主要出现在上海、南京等首次出台限购政策的城市,而北京4月底的调控令已让购房者早有预期,因此大规模的退房潮在北京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小。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