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者
被逼无奈之下的选择
来自山西的张琪被媒体称为“胶囊女孩”,今年4月,她第一个签下了租住六郎庄“胶囊公寓”的合同。
一头短发,喜欢新鲜事物,爱冒险,在和《法治周末》记者聊起“胶囊公寓”时,张琪聊得更多的是从中收获的经历。
她觉得,住“胶囊公寓”除了增加人生的阅历外,从物质上说,省下的钱可以补贴家用。但谈及“胶囊公寓”的居住条件,她苦笑,“说实话很不舒服,在那儿没有几天能够真正入眠”。
“胶囊公寓”不隔冷,不隔热,不隔音。因是铁板床,不管铺多厚的被子也会觉得凉气逼人。没有卫生间,要去楼下的旱厕,“我每天晚上都不敢喝水。”张琪说,“单纯说居住条件,时间长了会觉得苦闷、抑郁。”
但张琪也从中找到了乐趣。“来这儿住的大多是年轻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她兴奋地说,“因隔音不好,我们每天晚上都天南海北地聊天,感觉像回到了大学宿舍。”
“那段日子锻炼了我的意志力,”张琪说,“‘胶囊公寓’都能住,还有什么承受不了的。”
相比张琪的体验式入住,有的人实属无奈之举。
来自天津的温娇就表示:“如果不是现实所迫,我不会来租‘胶囊公寓’。”
两年多以前,温娇误打误撞成了职业歌手。2008年出了首张专辑。然而出专辑并不赚钱。之后她参加各种综艺节目,但两年来只赚到了5000元。
为了帮助她入行,单亲妈妈抵押房子、四处借钱,已欠下五六十万元的债。“本来挺好的家,被我搞得这么糟。”温娇对妈妈心怀愧疚。
“以前我与朋友一起合租,房子用隔板隔断,我们一个人500元。”当口袋里只剩下1000元时,每月500元的租金让温娇觉得很吃力。
无意间看到了“胶囊公寓”的招租信息,不想给家里太多压力的温娇马上给黄日新打电话,抢到了最后一间。
在博客里,温娇写道:“从隔板间搬到‘胶囊公寓’,唉,谁让咱没‘银子’了呢……不过我是打不死的小强!等到连‘胶囊公寓’都住不起的时候,我再回家。”寥寥数语,道尽了“蚁族”的无奈和心酸。
参与互动(0) | 【编辑:位宇祥】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