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8月楼市成交超去年同期 部分二手房提价5%——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重庆8月楼市成交超去年同期 部分二手房提价5%

2010年09月06日 08:58 来源:华龙网—重庆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8月份,全国大部分城市房屋成交量反弹,我市主城区的8月份成交量已经略超去年同期,受此刺激,部分二手房房东开始提价5%左右。成交量的反弹,引来部分房企担心,恐政府出台更为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

  部分二手房提价

  最近正在买房的赵小娟发现,她6月下旬看的一套五里店的二手房,最近房东提价了。这套2004年交房的楼盘,当时售价每平方米3000元不到,今年6月下旬,房东叫价5300多元每平方米。上周五她再次看到这套房时,挂牌价已经提高到每平方米5500多元。提价的房东不只是这一个。来自钢运、中原、琴琴、美联等房屋中介机构的信息表明,最近一些热点区域的二手房价格都有5%左右的提升。

  钢运置业董事长代育松说,从其在主城区200多个门店的成交数据来看,江北、北部新区、沙坪坝区的靠学校区域和南岸区南坪的部分二手房,房东已经开始提价。主要原因来自一手房成交的增加,一手房成交好,二手房看房的人多,房东自然有提价的动力。

  8月成交突破2万套

  8月份,主城区新房成交量,让很多房企自己都没有想到。从历年情况看,全国各个城市在正当酷夏的8月成交量普遍不及7月。但今年的情况让一些开发商大跌眼镜。“最近老有房企说开盘卖光,我并不相信,做了一个调查,发现水分没有我想的那么严重。”一位渝北区的房企老板说,上周,他和公司的营销调研团队跑了七八个8月份开的盘,发现销售的情况比预想的要好个两三成。比如某楼盘说开盘卖光,他估计能销售6成,实际上卖了8成左右。

  中国指数研究院西南分院总经理汪勇说,8月份我市主城区商品房成交量已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在今年,成交量仅低于3月和4月的水平。他们监测的数据显示,我市主城区8月份商品房共成交190.01万平方米(21076套),较上月增长27.65%,较去年同期增长6.29%。超过2万套的成交量,相当于上海市7月份成交量的两倍。而上海市7月份的成交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二。

  中原地产集团全国的监测数据表明,到8月28日,全国主要城市8月的新房成交量均已超过7月。其中,深圳成交量的增加最为明显,比7月增加超过7成;天津、上海两市增幅最小,约在2到3成。

  在我市主城区,沙坪坝区、北部新区和渝北区三区8月商品房成交量位居全市前三,均超过了30万平方米。而深圳市8月份的成交量为26万多平方米。

  供应量连续3月增加

  成交量走高,供应量也在跟上。主城区房屋供应量连续三个月增加,从供求关系上来说,这将削弱未来房价上涨的动力。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西南分院监测数据分析,今年8月重庆主城区商品房新批准预售项目65个,新批准预售面积174.29万平方米,较上月增长10.07%。从供应量月度走势来看,新批准预售面积已经连续三月增长。供应量的增加让目前我市主城区房屋的供需基本平衡。但从局部来看却是“东边日出西边雨”,有的区域供不应求,有的区域明显供大于求。

  根据市国土房管局官方网站“网上房地产”公布的数据统计,今年前8个月,沙坪坝区销售面积是供应面积的两倍,严重供不应求;九龙坡区、渝中区和渝北区供需基本平衡;巴南区、大渡口区和北碚区供大于求特征明显,今年批准销售的房屋,还有2到4成没有卖出去。

  恐招来更严厉调控

  中原集团研究中心高级经理刘渊认为,面对全国市场持续回暖态势,政策不断释放出从紧信号,但尚无具体措施出台。加上一部分新盘热销的影响,令部分观望需求逐步转入购买。但在新房价格尚未有实质下调情况下成交量即持续回升,随着销售旺季的到来,后市可能出现量价齐涨的局面,这就促使政府部门有可能进一步加码调控力度。

  就在9月的第一天,《人民日报》署名文章批评干扰楼市调控杂音,称调控已到关键时刻不能动摇,应随市场变化及时微调;如果长时间不见效,应将出台进一步措施。

  著名经济学家易宪容表示,不要怀疑中央的楼市调控政策,目前还是政策的执行期,既然中央已经下决心打击高房价,在房价没有“听话”时,更严厉的政策不是没有可能。 (首席记者 柴伟)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