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固定楼体结构的垫块,里面原本用钢筋,但在合肥的不少工地,钢筋被换成竹签。只要稍微用力一掰,垫块就裂成两半。(据2010年8月31日《江淮晨报》)
细细一数,近些年来我们经历建筑怪状还真不少,从刚开始的钢筋量变少,到后来的水泥标号不够,再到如今的“瘦身”钢筋、竹签工程,一些建筑越来越“低碳”。而这种另类“低碳”的代价则是建筑寿命的缩短、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应有保障。
之所以出现开发商、建筑商“无敌”的偷工减料技俩,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人在暴利的驱动下道德沦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们对此类现象有点“手软”。从“楼脆脆”到“楼薄薄”,从“楼歪歪”到“桥断断”,太多的处理都是“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甚至可以从中看出事件背后存在的各种剪不断理还乱的错综复杂关系。对这类事件“雷声大,雨点小”的处理方式的最终结果大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不了了之,这无疑是在纵容违法违规行为的存在和发生。
现在的一套房动辄花掉一家人几十年的收入甚至是几代人的积蓄。要遏制“竹签工程”,不能指望开发商或建筑商良心发现。因此,不仅要加大惩治力度,也要进行问责。只有如此,“楼脆脆”、“楼歪歪”、“竹签工程”等才能得到有效遏制。(梦离柯)
参与互动(0) | 【编辑:林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