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任晓
尽管银行方面频频表态房地产贷款风险可控,但市场仍不买帐。
今年以来,银行股整体表现羸弱,即便是整体净利增幅逾四成的靓丽中报,也未能使其步履轻盈,大象起舞。自4月17日国家出台对房地产业调控政策之后,作为银行肩上“两座大山”之一的房地产贷款,其资产质量的走势,成为银行股投资者最大的担忧。
目前市场最担心的是下半年房地产资金链若断裂,将导致房贷不良率上升。从上市公司披露的半年报来看,房地产面临资金紧绷已显端倪。
上半年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最大变化是资金流出加大。有统计显示,按申万分类的135家房地产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7.79%,同比上升了6.02%,相比2009年底的65.03%也上升了2.76个百分点。135家公司的借款达3317亿元,同比增长56.46%。其中长期借款为2487亿元,同比增长76.26%,短期借款为830亿元,同比增长16.9%。
从现金流来看,经历上半年对房地产开发资金的投入和二季度销售大幅缩量,截至6月末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为-0.70元/股,已创近几年同期最大负值。而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存货在增加,截至6月末135家上市公司的存货为7735亿元,同比增长47.01%,较年初增加20.75%。
二季度市场销售趋淡已对房地产开发公司产生很大影响。展望下半年,房地产调控暂不会加码,但也绝不会放松,这将极大考验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实力。
而银行方面对房地产业务仍有较好预期。几位大行高管在银行中期业绩说明会上均表示,房地产业是重要产业,银行将配合宏观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从开发贷款数据上来看,上市银行整体房地产贷款占比不降反升。截至6月末,上市银行只有北京银行、建设银行和宁波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微降。
银行业做好防御风险的准备了吗?初步的房贷压力测试结果表明,多数银行在面临房价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情景时仍能较好控制不良率上升。从银行的角度看,今年以来,多数银行做到了大幅计提房地产贷款拨备,并实行严格的名单制管理,对贷款的审核趋向严格。银行业人士表示,中国银行业一贯较为谨慎,而且贷款投放基本集中于大企业,不需要过分担心房地产贷款质量风险。
总体而言,未来房地产贷款资产质量,和中国经济走势和宏观调控政策密切相关。分析人士认为,目前而言,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确保其健康发展的基调之下,政策带来的风险或许有限。“量涨价微跌”也许是多方博弈后的一个较现实结果。同时,若房价出现下跌,开发商的资金链条面临较大压力时,开发商可通过定向融资等手段改善其财务状况,或市场通过债务重组等手段消化个别开发商的财务风险。
对个人按揭贷款的资产质量的判断则可以更为乐观一些。个人按揭贷款一直被银行认定为优质贷款,其因为房价下降带来的资产质量恶化风险较低,因为中国人在住房贷款问题上诚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参与互动(0) | 【编辑:杨威】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