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市秦岭路北段一院落,每天闲暇时,64岁的陈新年都会带上矿灯、戴上头盔,身穿迷彩服,拎着抓钩、盆,走进挖掘出的巷道里,向前掘进。为了给妻女挖地下居室,老人说,他已经挖了整整4年,目前已挖掘出50平方米空间,初步实现了住人构想。
地下“标间”的故事让人读出了浓浓的情意。一个财力有限,能力有限的64岁的老人,为了让自己的妻女住上更为舒适的房子,过上更为舒服的生活,在坚硬的现实面前,别出心裁地向地下要空间,进而以一己之力创造了属于自己与家人的幸福生活。这份亲情令人感动,它让人们看到了无奈面前亲情的坚韧和家庭的温暖;这份豁达令人欣慰,它让人们看到了在艰苦的生活中也可以有笑声,也可以有暖意。
当然,如果我们把幸福生活看成是必要物质成本上的结果,也应该看到,这个故事中的幸福有一些“苦中作乐”的味道。如果,老人可以向“上”获得生活的空间,他何必向地下要房子——即使地下的房子再舒适,它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房子;尽管这样的房子具有了房子的格局和功能,但是地下的特性决定了这样的房子是缺少尊严的。所以,与无房相比,老人可以从地下“标间”中获得相对的幸福;但是如果我们变换比较的坐标系,把地下“标间”同真正的商品房相比较,则这种“标间”将魅力全无。
正是这种掺杂着辛酸的幸福,让公众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因为,在高企的房价面前,住房压力是普遍的,无论有多少专家指责是未婚女青年导致了高房价,是购房年轻化导致了高房价,房子依然是国人普遍需要的东西。无论他们是否有足够的积蓄去实现购房的梦想,他们的内心都有一个住房梦。他们也像64岁的老人一样,期待着自己和自己的亲人可以生活在一个宽敞的空间里,一个属于自己的家里,享受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可是,这个梦想在房价不断飞涨面前,还只是一个不知何时能够实现的梦想。
由于公众产生了共鸣,一个根本无法复制的,戏剧性很强的地下“标间”的故事,成了公众舆论关注的对象。一方面,他们通过这个载体抒发内心的情感:他们被这个故事所打动,他们感动于故事中传递出的温暖和情意;另一方面,他们通过这个载体表达自己的意见:看看地下“标间”的故事吧,这个故事说明了现在的房价早已超过了普通人的购买水平,这样的购房之痛已经把那些无奈的人逼到了向地下要空间的程度。当一个新闻可以成为舆论焦点时,这个新闻背后的问题,一定是普遍和需要解决的。
地下“标间”不仅是一个普通老人眼中的房子,地下“标间”还是公众眼中高房价时代的一个符号。通过这个符号,人们会看到住房之难;通过这个符号,人们也会看到控制高房价之必要。 (江苏 乾羽)
参与互动(0) | 【编辑:位宇祥】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