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持楼观望”现象仍未改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开发商“持楼观望”现象仍未改变

2010年09月01日 09:51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成交量”上涨、楼市出现反弹是近日社会各界议论的重点,而记者从将于9月16日在国贸开展的秋季房展组委会了解到,截止到记者发稿,北京虽有30个楼盘参展,但鲜见纯新盘。业内人士就此分析认为,开发商“持楼观望”现象仍未缓解,房价也不见实质性下降,以这几周成交量的上升断言楼市反弹为时尚早。

  -国贸秋季房展9月中旬开幕

  2010北京秋季房展会将于9月16日至19日在国贸举行,近百个优质地产项目参展。其中北京项目30个,北京项目区位分布二环至六环,大兴、怀柔、昌平、房山、通州为主要放量区域。参展物业类型涉及普通住宅、花园洋房及别墅,主力户型从34平米一居到140平米三居均有供应。

  外埠地区涵盖了燕郊、固安、怀来、易县、石家庄、张家口、秦皇岛等近京一小时生活圈,以及来自天津、山东、辽宁、海南、云南等地的优质项目,其中广西和安徽为首次参展。海外楼盘则聚集了美国、澳大利亚等近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优质景观、投资地产项目。其中新西兰、日本和印尼地区的地产项目也首次现身北京展会。

  -本市新房成交持续十多天上升 楼市回暖了?

  “听说万科长阳半岛新推的337套房子又卖光了,好像这几天楼市又热起来了,我是不是也赶紧买?”昨天,购房人杨先生问记者。稍微留心一下,事实上,像杨先生这样觉得楼市近日“热起来”而纠结买不买房的人不少。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最新数据显示,本市新建商品房成交量已连续十多天出现上升,8月27日开始至今,每周都保持在150套以上,8月28日和30日甚至突破了200套。来自上海、杭州、深圳等地的统计数据显示,成交量近日出现反弹的不止北京,“楼市回暖”的说法也因此而来。

  -低价新盘入市拉高成交量

  那么,楼市是否真的“回暖”?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显示,近期成交套数在百套以上的楼盘多为保利茉莉公馆、万科长阳半岛等“低价开盘”的楼盘;成交在50套以上的楼盘有万年花城万锦园,成交均价2.42万元/平方米,而开发商原拟售均价为2.99万元/平方米;顺驰大兴香海园,1.63万元/平方米的成交均价比同区域楼盘保利茉莉公馆低了近1000元/平方米。拟售均价单价超过10万元的霞公尊,以及更多的在售“老楼盘”,8月多依然保持零销售记录或者个位数成交记录。显而可见的事实是:同杭州楼市一样,近日成交数量的上升,是因为万科长阳半岛等“低价开盘”的新盘入市。

  -秋季房展会北京新盘很少见

  判断9、10月份楼市情形,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即国贸秋季房展。历年来,国贸秋季房展会参展楼盘量,尤其是纯新盘数量被看做判断秋季楼市是否兴旺的重要因素。“到目前为止,已经报名参展的百余个楼盘中,北京楼盘30个,其余为京津冀周边和各地旅游度假项目以及海外楼盘”。昨天上午,北京四季房展会组委会副秘书长郑向东介绍。30个北京楼盘中,纯新盘鲜见。

  一个更加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记者根据多家开发商及中原地产等机构提供的数据统计,6月以来,北京计划开盘数和实际开盘数的对比如下:6月,计划开盘37个,实际19个;7月,计划开盘28个,实际开盘19个;8月,计划开盘36个,实际开盘5个;9月,计划开盘45个,但从秋季房展目前的参展名录看,预计9月实际开盘数也不容乐观。不难看出,开发商仍在“持楼观望”。

  -业内认为此轮成交量上涨不会持续很久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世联地产陈劲松、中原地产华北区总经理李文杰等业内人士都认为,现在说楼市回暖反弹为时尚早。在他们看来,采取低价策略的新盘或者老盘后期,被购房人认可,说明在强劲的刚需和人民币通胀的压力下,楼市仍被看好。

  世联地产对2007年9·27新政后市场状况的分析显示,多数城市表现出如下特征:价格坚挺——成交量首次触底回升——价格下跌——成交量二次触底回升——价格真正触底。也就是说,上轮房地产调控,住宅成交量经历“两次触底”过程,楼市成交价也在经历了两次触底后才真正降到位。

  分析显示,上轮调控中,成交量首次触底用了6个月时间,而本轮调控,由于政策是“史无前例”地严格,成交量首次触底用了2个多月就完成,眼下楼市正处于首次触底回升阶段。实际上,房价到目前为止,仍未出现实质性的下调。考虑到成交量“二次触底”出现的可能性,以及下半年供应量将出现大增、年关临近开发商资金压力会更大等种种因素,上述人士认为,楼价还有下调空间。(余美英)

参与互动(0)
【编辑:林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