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楼市“金九银十”调查:六成买房人看跌房价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南京楼市“金九银十”调查:六成买房人看跌房价

2010年08月27日 15:17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即将到来的“金九银十”,南京将有78家楼盘推出1.4万套新房源。开发商将迎来今年最好的销售良机,对买房人来说也将是一个淘房的好机会。4月调控政策出台以来,楼市虽然偶有个盘闪光,大部分时间仍比较低迷。进入8月份,上市量加大和大量低价房源入市,楼市认购成交量有所回升。近期金地自在城、保利香槟国际、荣盛龙湖半岛、东郊小镇等个盘发力甚至使开盘当日楼市成交量冲高到新政前水平。

  对于即将到来的“金九银十”,买房人是否愿意出手?近日,本报进行购房需求摸底,记者截稿时共有4600多位买房人参加。

  面对开发商打出的各种优惠,不少购房者表示看看再说。

  看房人开始增多

  看准了才会出手

  不会:37.69%

  您认为下半年房价会怎么走?

  微涨:21.22%

  大涨:3.31%

  大跌:23.59%

  微跌:39.57%

  不涨不跌:12.09%

  您会在9、10月份出手买房吗?

  看看再说:38.08%

  会:24.23%

  8月21日,365地产家居网组织了一场看房活动,一共吸引了1500名看房人参加。“可能是最近市场上楼市‘回暖’的传言触动了多数买房人,大家都想亲自刺探一下市场的真实情况,看看市场上有没有合适的房源以及房价的真实情况。”一位看房团工作人员表示。据其介绍,1500人的规模就是放在新政前也是比较高的人数,新政出台后看房人数比出台前有所减少,特别是江北等部分板块看房人热情下降明显。“7月几场看房大都在700—1000人左右。而我们的看房人数纪录是2月份今年首场春季看房行动,当时就是1500多人,8月21日这场的看房人数已经接近今年顶峰。”

  那看房人的买房意愿大不大呢?“这么热的天气还去看房的都是真心想买房的人,据我观察九成以上是刚需。不过从现场看,还是看的人多,真正出手的却并不多,买房人对楼市还处于观察阶段。”另一位看房团工作人员表示。据她介绍,有好几位比较脸熟的看房人,已经连续参加了多次看房团,还在寻找合适的房源。

  记者在河西、江宁几家楼盘踩盘时,随机采访了几位买房人。在他们看来,现在买房既要看稳,也要看准,碰到性价比高的好房子才考虑出手。“市场上一直传‘回暖’,但我觉得更可能是开发商的炒作。反正我周围想买房的人大多还在观望,我觉得房价还有下调空间。”改善性购房人吴女士说。

  准备明年结婚的小黄准备再看看房价的走势。“综合考虑上班、房价、区位等因素,我准备在江宁买房。江宁除方山那边几家新盘价格不高外,其他区域房价都没怎么降。如果9、10月份房价回调一部分我可能会考虑出手。”小黄表示。不过也有买房人表示不指望房价下跌多少。有投资一套小户型打算的徐先生说:“决定我买不买房的是房子的性价比怎么样,我买房主要会和周边的二手房对比一下,还会考虑商业和交通配套前景,看准了再出手。”

  76%买房人继续观望

  本报与365地产家居网联合调查数据显示,明确会在9、10月份买房的仅占24.23%,37.69%的人选择“不会出手”,选择“看看再说”的占了38.08%,选择“不出手与看看再说”的占了76%。

  在购房时首先考虑的因素中,选择“房价”的高达76.2%,后面依次为“片区”12.09%、“品质”5.57%、“配套”4.41%。买房人目前阶段对房价依然非常敏感,特别是那些相对低价入市赢得销量的楼盘,在准备提价时要三思后行。对今后的房价走势,认为“大跌”和“微跌”的买房人分别达23.59%和39.57%,超过六成买房人继续看跌房价;认为会“大涨”的仅占3.31%。

  当前买房人构成中,62.38%的是首套房自住,纯投资的仅有9.94%。购房意向板块方面,江宁28.65%、江北19.42%、河西16.92%,是购房人考虑最多的板块。此外,90平方米以下小户型和100万元以内低总价房源最受欢迎,51.65%的买房人选择60—90平方米户型,50.48%的买房人选择50—100万元的房屋总价。(记者 刘君)

参与互动(0)
【编辑:林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