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式开发:南京拓展保障房建设思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组团式开发:南京拓展保障房建设思路

2010年08月27日 08:5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南京市针对近年住房保障需求的新变化,将保障重点转向城市“夹心层”、新就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等住房困难群体。自2009年以来,全市统一划拨5 .6平方公里土地,规划建设近1000万平方米的4大公共居住组团式保障房项目,为不同层次的住房困难群体提供以公共租赁房为主,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人才公寓、中低价商品房等各类住房保障,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拓展保障房思路破解“夹心层”住房难

  南京市房管局局长郭宏定介绍,伴随近年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政府面对的住房保障群体,已由原来的城市低收入人群,拓展为无法适应急剧上涨高房价的中等偏低收入人群。

  他说,目前城区主要有三类人群住房困难问题凸显:一是城市中低收入群体中的住房困难户,即“夹心层”,他们既没有能力买房子,也享受不到廉租房和经适房等住房保障政策;二是新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他们虽然有住房公积金和房贴,但仍买不起房,存在阶段性住房困难;三是大批进城务工人员,他们之中已有很多人长期居留城市,因户籍所限,不能享有保障房政策。

  据南京市房管部门分析,南京主城江南八区100多万户居民中,高、中、低收入人群分别占总人口的20%、60%、20%。2002年以来,以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为重点开展住房保障,全市已建成69个以“补砖头”为主的经济适用房小区,先后交付经济适用房11 .3万套;还为城市低保户提供了2000套廉租房;为1.7万户低保户与双困户提供了住房补贴。目前,全市主城区列入住房保障的10多万户居民中,已有75%获得各类住房保障。

  南京市副市长陆冰说,为解决日益突出的中等偏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需求,南京近年将住房保障的着力点扩展为包括低收入和中等偏低收入人群,提出“统筹兼顾、区分层次、稳步实施、住有所居”的住房保障思路。具体实施路径是,以公共居住组团式开发模式,建设公共租赁房为主体,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人才公寓、中低价商品房等各类保障住房,以满足不同住房困难群体的需求。交以此为动力,不断完善全市住房保障体系和住房供应体系,努力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的城市住房保障新格局。

  组团式开发共享优质公共资源

  记者近日走访了南京市第一个以公共居住组团式开发建设的保障房小区莲花村。从市中心新街口乘地铁约20分钟到油坊桥站,出地铁仅400米即到达莲花村。这个小区位于南京河西新城的优势居住地段--奥体板块,小区总建筑面积有145万平方米,外围是六、七栋33层的高层住宅,内部是错落有致的多排小高层和低层住宅。

  正在小区办理公共租赁房手续的小徐告诉记者:“我前年大学毕业后在南京建邺区一家公司上班,工作不到两年已经换了三处住所,至今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房子。”他抱怨现在商品房价格太高,出租房很难找到交通方便又便宜的。“我最近从市房管局网站上了解到这个小区有公共租赁房的信息,实地察看后发现这里房子很好,交通又便利,租金只有相同地段的7成,我和女友都很满意!”

  专程来莲花村看门面房的李女士说,“这么大的小区,交通又如此便利,一两年内人气肯定能‘旺’起来。我今天来就是了解小区商业门店的情况,感觉不论是买是租都是比较好的商机”。

  莲花村项目副总经理杨国涛介绍,莲花村项目2007年开建,是目前全市组团式开发的最大保障房项目,总投资46亿元,其中公共租赁房、人才公寓与经济适用房有90万平方米,共计8800套,中低价商品房55万平方米,共计5200套。整个小区可居住4.5万人。

  “采用公共居住组团式开发模式建设保障房,有益于形成更加合理的住房结构和公共配套设施,让不同居民群体共享优质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杨国涛说,莲花村小区一期规划建设了3所幼儿园、2所小学、1所中学,还有2个农贸中心,1个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医疗中心和市民广场,周边商业设施配套齐全,可以充分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目前公共租赁房第一批已经交付,非常抢手。

  据记者了解,继莲花村之后,南京市去年选择城区基础设施较为成熟的地块,又规划建设4大组团式保障房项目。这些项目分别是位于城北的迈皋桥创业园、城东南的花岗、城西南的西善桥岱山和江宁上坊。

  南京市房改办副主任王塘荣介绍,已启动建设的这4个组团式保障房项目,共划拨土地5 .6平方公里,总建设规模980万平方米,总投资300多亿元,住宅总量660万平方米。其中保障性住房510万平方米(包括1万套公共租赁房,5000套廉租房),中低价商品房40万平方米,普通商品房110万平方米,各类公共配套320万平方米。4个项目均有地铁或轻轨连接,交通便利。

  实现三个转变加快保障房建设

  实施公共居住组团式开发,是南京近年保障房建设思路的重大转变。郭宏定说,以往建设的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的保障房大多选点较偏远,公共配套不够完善,一些老百姓不愿意去,甚至出现过弃购现象;还有的经适房小区因低收入人群聚集,各种社会矛盾频发,犯罪率较高。这两年,南京以开发公共租赁房为主实施组团式保障房建设,出现了三个可喜变化:

  一是保障房建设由原来各区建设为主转变为全市统一建设为主,增强了保障房建设的主体力量。由分散建设转变为集中成片建设,由单一的经济适用房为主转变为以公共租赁房为主的多种保障房统筹,适应了不同住房困难群体的需要,扩大了住房保障范畴。

  二是将分散的保障房项目建设成“区域新城”,优化了保障房居住环境,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南京新规划建设的4大组团式项目平均每个建筑面积达到20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一个小城镇。在规划建设上强调交通、就业、居住、服务有机统筹,既让不同社会群体和谐共生,又降低了保障房的建设成本,方便了群众生活。

  三是全市实施“统一政策、统一建设、统一价格、统一供应、统一调剂、统一管理”,大大加快了保障房建设步伐。目前,南京市房管、国土、交通、城建等融资平台共同出资10亿元成立市保障房建设公司,并选择万科、中海、中冶等16家知名房企进入保障房开发企业名录库,与国开行、建行、交行等10多家银行陆续开展金融合作,为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房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南京市副市长陆冰表示,采用公共居住组团式开发保障房项目,促使全市保障房建设的规模与质量显著提升,在住房保障上真正做到还清老账、不欠新账,实现从“人等房”向“房等人”转变。记者 徐机玲 邓华宁 南京报道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