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一段时间的低迷,近期上海楼市成交初现起色,一些“蛰伏”已久的新盘,纷纷放出即将开盘的风声。然而对具体何日开盘、定价如何依旧三缄其口,其中不乏等待时机“坐地起价”者。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更多新盘上市,小心“坐地起价”变成“作茧自缚”。
据汉宇地产市场研究部的统计数据,8月份上半月,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31.75万平方米,环比7月份上半月增长了139%。楼市成交出现回暖迹象,近期宣称即将开盘的楼盘也多了起来。来自新浪乐居楼盘中心的统计,截至8月20日,有43个楼盘表示预计9月份开盘,其中30个位于外环以外,占到总数的近七成,6个位于内环内,4个地处中内环,3个位于中外环。
然而,这些楼盘中,有半数以上对价格闭口不谈,愿意透露价格的楼盘也多以“参考价”示人,表示并不一定是最终价格。从这些“参考价格”中,尚看不出明显的降价行为,倒是部分项目价格较此前有了一定的提升。
“开发商报价较前期或周边楼盘高,可能有两种情况。 ”一位从事销售代理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种是开发商的销售策略,开盘前先把价格报高,开盘时在这个基础上打个折,给购房者以“划算”的心理暗示,实际成交未必能达到这个价格;另一种就是真的想要涨价,售楼处透露的房价信息,多半是在刺探市场接受度。由于不想降价销售,今年以来不少开发商已将开盘日期一拖再拖,时间短则几周到几个月,长的已有半年之久。那些暂时不想开盘的开发商,通常会减缓某些环节的工程进度,如果不符合申请预售条件,没拿到预售证,监管部门也很难认定他们此举是捂盘行为。但事实上由于这些楼盘推迟开盘,减少了市场供应。
面对“最后一季度”销售期,究竟何日开盘、如何定价,令一些地产大佬“很纠结”。继续“等等看吧”,每天的维护成本先不去说,关键还在于原先预想的“反弹行情”好像一时难以看到。银行收紧二套房贷、停止第三套房贷,公积金贷款叫停“第三套”……都有理由令人相信国家和上海将宏观调控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赶紧开盘吧,如果降价,则等于前一阶段白熬,如果不降价,又怕盘开出来无人问津,骑虎难下。
楼市行情扑朔迷离中,近来几个“日光”楼盘的销售成绩,颇令一些人艳羡。继徐汇区南部的“印象欧洲城”二期7月3日开盘即全部售罄,成为近期少有的“日光盘”后,8月9日开盘的“中环1号二期”也一天售罄。搜房网数据监控中心分析师认为,近期出现的“日光盘”基本上都具备定价低于预期、房型经济的特点。比如“中环1号二期”的主力户型为一房65至75平方米的、85-93平方米的两房,均价1.7万至1.9万元/平方米,相对较低的总价受到了作为当前主力消费群体即刚性需求者的接受。此前一些标杆房企调整价格策略跑赢大市的成功经验,也说明“没有卖不出去的房子,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
“下一阶段,随着更多新盘陆续上市,楼盘之间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楼市促销范围可能将进一步扩大。”中国房产信息集团分析师薛建雄认为,开发商如果还一味“坐地起价”,延误了时机届时很有可能得不偿失。
本报首席记者 张奕
参与互动(0) | 【编辑:位宇祥】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