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金岩石日前谈到大家期望房价大跌时说,“想要人人有房”是不现实的,并认为,如果刚毕业的大学生和打工者一进城就能买上房的话,一个城市就会死亡——通观近年关于楼市的诸多话语,这堪称是最具价值一句话。
房价节节攀高,虽经多次调控,依然难遏高涨势头。背后原因,除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在支撑外,最广为人知的理由是购房的“刚需”降不下来。在不少地方,“刚需”生力军由本地农转非人员、外来务工人员、新毕业大学生构成,他们本身大多无力购房,如何也在推高房价?这样一追问,就暴露了当下社会的一个时代病症,即购房浮躁症。
这个浮躁症的重要特征,就是认为在银行的贷款帮助下,只要你凑足了首付,每月支付利息,人人都可实现拥有不动产的梦想。从现实情况看,在福利分房退出后,首付加贷款方式撬动了社会的购房需求,搞活了经济的一池春水,但也因此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后遗症,就是整个社会心理开始浮躁起来。富人自不必说,即便是普通百姓,都觉得房子只要踮踮脚就能够得着。凑够房价的三四成,拥有稳定的工作,耳边是银行和房地产商“你还犹豫什么”的诱惑促销,一间间房子就这样流水线般地卖出去了。所有人的胃口都被吊起来了,人们急功近利起来,浮躁心理如同巨大的泡沫。
当这种购房浮躁症成为社会的普遍心理时,后果是严重的。试想,如果年轻人把所有的积蓄都用来凑够首付,他也就无力进行创业,也就从根本上扼杀了一个社会最具活力的创造因子。如果当年的马云将凑足的一笔钱用来买房而非创业,何来阿里巴巴?上海盛大公司老总陈天桥也曾忆及,如果当年将炒股赚来的50万元钱用来买房的话,社会仅仅是多了一个工薪族而已!年轻人急着购房,只好“啃老”,又加重了老龄社会的养老社会危机。这样的浮躁症,也常常给政府带来麻烦,很多人把安居之梦的实现寄望于政府而非市场,一旦买不上房,就会“民怨沸腾”,给宏观调控带来更大的障碍。
人人都要买房,显然是个虚妄之梦,可浮躁的社会氛围已令人们迷失。但可喜的是,决策者已经开始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本轮宏观调控,就要求各地建设更多的廉租房和安居房,首先是实现“住有所居”,而不再追求“人有其屋”。这实在是近年政府探索经济规律过程中获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当认识到房子仅仅是度过快乐人生的一个物质手段而非全部目标的时候,社会也就因此得以解脱,并将获得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燕志华 )
参与互动(0) | 【编辑:林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