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百日:房价终将跟着政策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新政百日:房价终将跟着政策走

2010年07月27日 07:3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年4月以来,楼市调控政策严厉异常。然而,不少一线城市的房价却依旧持续上扬。政策向左,房价向右。这种情形能持续多久?目前,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房价最终将跟着政策走。这意味着楼市现状虽僵持不下,但对楼市的悲观预期却在增加。一些房地产商也认可拐点正在形成。

  远洋地产总裁李明对记者说,远洋地产完成全年的销售目标当没大问题,可是下半年较之上半年压力明显增加。虽然他强调,在宏观调控下,各地的楼市具体状况有异,一、二、三线城市热度也不一致,而每个房地产开发公司所面临的境况更是大不相同,却也承认“统计数据上表明拐点临近”。

  他说,中国楼市的核心是预售制和贷款按揭,一旦动这两个命脉,市场震动必大。此轮调控不同于以往的地方恰恰是收紧了房贷,市场一定会对此做出反应。“如希望房价应声而降,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供给需求的变动都需要时间。不过,政策的效果应该在半年后出现。此间,政府应该也不会出台新的政策,否则市场可能出现‘生理紊乱’。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远洋地产强势介入保障房建设或是此判断的应对策略。

  一贯强硬的房地产商任志强也建议开发商尽早降价,否则政府可能出台更加严厉的打压政策。

  7月4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座谈会后预测:“目前房地产市场呈现出量跌价滞的态势,再过一个季度左右,房地产市场可能会面临全面调整。”之前,土地出让保证金再提高10%,不低于出让最低价的30%。

  7月23日,央行公布的2010年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表明,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今年上半年房地产贷款增速明显回落,尤其在今年二季度之后,房地产信贷呈现“急刹车”的趋势。

  在此情况下,普罗大众中看空的人在迅速增加。之前,各种政策松绑的传言被击穿,人们看到了政府调控的决心,楼市只涨不跌的观点日益动摇。环球金融服务集团ING最近的调查显示,中国投资者对楼市前景乐观的态度大幅下滑,有40%的受访者预计2010年第3季度房价会下跌,上一季度持此观点的受访者仅占15%,上升了一倍多。

  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研究结果与此略同。该公司给记者出具的一份报告称,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包括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和中介机构等)认为,大中城市的房价将下挫,看涨者仅四分之一强。“随着政府强有力的调控政策的出台,以及各地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推出,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将被遏制,房价也进入下行通道。”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研究部的哈继铭指出,楼市新政推出至今,土地拍卖成交面积呈现一线城市略降,而三线城市保持高位的局面。其重要原因是,本轮调控中房地产企业资金与上轮调控时相比更充沛,特别是大企业持有大量流动资金。“如果房地产政策保持不变,商品房销售持续低迷,房地产开发商财务状况恶化,房地产投资将会降温,但是这种情况出现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如果下跌不可避免,那么,下跌的幅度会是多少?ING调查的受访者中,三成认为一线城市将下跌10%以上;东方资产的研究人员则表示,由于房地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及与银行的特殊关系,加之房地产业目前不存在现金流断裂的问题,房地产泡沫不会很快破灭,整体看,大中城市房价有望小幅下跌。

  任志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在政府压力之下,房价有可能会回到去年6月份的水平,也就是说房价指数将下降四五个点左右。

  极度看空者也大有人在。房地产业资深人士朱贵明即表示,未来三四年内,中国大部分一线城市房价会比2009年12月降40%以上。他的理由是,由于央行收紧流动性,信贷资金偏紧,各大银行已经开始提高首付比例以及房贷利率。这将产生深远影响,房地产开发商将不会有充足资金炒地,民间也不会再有充裕资金炒房。

  “这将改变房价上涨的预期,一旦房价上涨预期改变,2009年投机者将面临资金压力,所囤住房将进入市场,而且是降价销售。此时,由于预期房价不会上涨,房价又严重脱离自住消费型需求的购买力,成交量将降低,住房供应将大于需求,房价会进一步下跌。”朱贵明说。

  他认为,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不是由房子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而是由资金的供需决定的。因此,和李明的观点相近,朱贵明指出,土地或许不是关键因素,即便仅仅通过货币政策也可见到调控效果。本报记者 董伟

参与互动(0)
【编辑:贾亦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