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房价同比涨26.9% 四成房子被外地人买走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沈阳房价同比涨26.9% 四成房子被外地人买走

2010年07月23日 14:14 来源:辽沈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昨日,沈阳市2010年上半年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发布的部分数据显示,商品住宅备案均价同比增长26.9%,将同期沈阳GDP、财政收入、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都抛在了身后。

  受部分消费品价格居高不下及通胀预期增强等因素的影响,居民房产、理财投资活跃,而储蓄意愿明显回落。

  沈阳经济形势向好

  昨日,沈阳市发改委披露,今年上半年沈阳市GDP、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实现14.5%、23.4%、10.9%的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比上年同期明显加快,基本摆脱金融危机以来增长乏力的局面。

  佐证沈阳经济增长的,是社会用电量和货运量的快速回升。上半年,沈阳全社会用电量116.9亿千瓦时,增长19.3%,货运总量8893.2万吨,增长18.7%。

  不过,沈阳市发改委副主任赵恒波坦言,GDP、固定投资、利用外资、出口等一些经济指标比照全年计划尚未过半,仍存较大压力。

  房价同比上涨26.9%

  今年上半年,沈阳商品房合同备案面积613.8万平方米,增长2.8%;合同备案金额304亿元,增长29.1%。两者增幅的巨大差异,直接表明商品房价上涨幅度偏大,商品住宅合同备案均价达4659.8元,同比上涨26.9%。

  值得注意的是,外地人成为沈阳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一大推动力,在所销售的600余万平方米商品房中,其中40.1%的面积被外地人买走。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国家批准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进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行列,使沈阳的人口吸附能力大大增强,外地人来沈投资、经商、就业的人越来越多。

  房价的快速上涨还是给人们带来了压力,人民银行沈阳分行二季度在对辽宁储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时,就有高达63.4%的被调查者认为“住房价格高,难以接受”。

  居民储蓄大量分流

  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营业管理部说,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543亿元,同比增长19.1%,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7.8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886亿元,同比少增15亿元。

  与之相对应的是,居民储蓄存款增速放缓,至6月末储蓄余额3181亿元,比年初增加233亿元,同比少增110亿元。

  今年上半年,我国CPI同比上涨2.6%,我省CPI也累计上涨2.2%,而现行定期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25%,这意味着将钱存在银行,考虑物价因素基本没有收益,甚至负收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通过投资以期使个人资产保值升值。

  该营业管理部人士分析说,尽管上半年股票市场较为低迷,但银信合作产品发展速度,理财投资渠道增多,普遍看好房价上涨预期,导致居民储蓄大量分流。

  汽车家电消费活跃

  今年上半年,沈阳居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0.6亿元,同比增长17.9%。居民收入增长拉动了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升。而部分消费品价格的高企,也是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原因之一。

  在消费品中,可见居民消费取向的变化。上半年,居民金银珠宝消费同比增长20.1%,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增长37.6%,而汽车类增长也达到37%。

  沈阳居民钟超说,近两年汽车价格下降趋势明显,买私家车代步已经不是难事,他很多同事和朋友都在这一两年买车了,他自己现在也正忙着考票,希望今年下半年买下一台车。

  【民生感受】量入为出是生活之道

  东陵区居民王国正说,身为普通百姓,自己并不会太刻意关注一些经济数据,而今年上半年的生活中,他最切身的感受就是“两高一难”,“两高”指物价和房价高,“一难”是挣钱不容易,比往年难了些。

  王国正说,现在一些物价降了下来,比如蔬菜;但一些物价又涨了上去,比如猪肉。对付高价的一些东西,他的原则就是能不买就不买,能少买就少买,绿豆涨到10多元一斤,自己大不了不吃。“总之,大多数人都是量入为出”。

 【专家解析】沈阳经济区拉动经济发展

  沈阳在我省经济版图中举重轻重,而今年上半年沈阳部分经济指标落后于我省平均水平,这意味着什么呢?

  昨晚,辽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万强向本报记者表示,沈阳经济区成立,沈阳作为这个区域的龙头,在沈阳经济区发展的初期,可能牺牲短期的经济增长率,而起到带动整个经济区协调稳定发展,但从长期来说是有利的。

参与互动(0)
【编辑:林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