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媒体披露信息,6月,北京、成都等地的房地产成交面积环比都下降20%以上,我市主城区上周商品房成交套数也再次回落到4000套下方。对楼市成交新低现状,有人惊呼,此轮房地产调控可能出现误伤我国经济发展的局面;有人谣传,调控政策即将放宽(7月12日,住建部门官员甚至为此而专门辟谣)。
那么,商品房成交新低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隐藏的是开发商群体的“历史经验”:扛过去,以时间换空间。
开发商能扛多久?看看21家A股上市房企的一季度报表(半年报目前尚未出来),已经有18家上市房企的经营性现金流为负值(去年一季度,只有8家)。
行业代表尚且如此,普通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可想而知,因此,房地产市场降价(动听的说法是寻求市场合理价格)势在必行。现在市场上较为流行的房价“7月拐点论”,其实就是行话所讲的“地量之后出地价”。
成交新低,一方面源于前面所讲的开发商的“扛”(极端做法是哪怕零成交也不降价),另一方面源于楼市新政之下行业的结构性调整。
今年3月10日,国土资源部在《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70%供地用于保障性和中小套型住房。“七成之变”,这是房地产行业结构性调整的大趋势。如今,“政府做保障,开发商做市场”已经成为现实。
综合上述因素,再加上消费者观望心态的调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未来一段时间内,楼市成交新低完全可能继续产生,开发商在调整销售价格策略的同时,销售预期值估计也需要继续调整。□张学谦 独立地产评论员
参与互动(0) | 【编辑:位宇祥】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