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新政对家具行业影响有多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房地产新政对家具行业影响有多大?

2010年07月20日 13:18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房地产新政出台已经3个多月了,它对中国的家具行业究竟会有多大的影响?7月11日,记者来到北方最大的家具批发市场——河北香河家具城、金钥匙会展中心做实地调查。该家具汇展中心主要经营中高档家具。

  几家欢乐几家愁

  上午11时,尽管是星期天,但家具城却没有一位顾客。当我们一行四人,来到莱茵之恋展厅时,“终于有人来了”。服务员兴高采烈地说。然而,在得知了我们的来意之后,服务员大失所望。她沮丧地说,没有顾客来,她很焦急,做了5年的家具销售人员,从没有遇到目前这种状况,几乎见不到顾客,即使是星期天顾客也寥寥无几,因此,这段时间莱茵经常“关门休业”。她认为,造成家具城目前顾客稀少的原因,还是受房地产新政的影响。

  但是,莱茵之恋的老板孙德林却表示,生意不好的原因,并不完全是受房地产新政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市场饱和;还有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少,购买力不足。

  金钥匙会展中心管理部门负责人黄部长告诉记者,近两个月,家具城商户的日子的确不好过,这个月他们已给商户降低了租金。他认为,家具行业目前受挫,不一定是受房地产新政影响,而是市场太多,不像过去,北方就只有香河一家批发市场,“一招鲜”,眼下在京津塘地区周边就有好几个,蛋糕就这么大,想要分的人多了,自然就不够吃了。

  香河中国家具城管委会主任、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陈刚则表示,先有“房子”后有“家具”,毫无疑问,房地产新政对家具行业影响很大,最明显的是一线城市。比如,北京1-5月份的家装市场业务下降了30%。香河家具城目前是零售额下滑,1-4月份香河家具城现金流量为97.7亿元;5月份是29.3亿元;6月份现金流量数据为27.08亿元。

  “现在厂家能做的事情就是降低成本,保持价格优势。而家具原材料“突飞猛进”的涨价,竟涨了15%,使厂商有些无法承受。因此,商户叫苦连天,甚至比2008年的金融危机还让他们感到日子难过。”陈刚说。

  据了解,目前,中国家具行业有800多家。“产能有些过剩,

  如果城市化率再上不来,受房地产新政的影响肯定要死掉一部分”。陈刚表示。

  转型升级是出路

  中国家具行业从家庭小作坊式到形成一个行业,高速增长了20年,有人说,到了该重新洗牌时期。但陈刚认为,还没有到时候,现在是“军阀混战时期”。这个行业与其它行业不一样,进入门槛低,都是“草根”出身,国有企业在这个领域没有一家,都是民营资本。因此,竞争很残酷。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家具生产大国。近几年,受益于家具制造业向中国的大规模转移,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持续高景气度,中国家具业迅速扩张,近5年出口复合增长率超过30%。2007年也是我国家具行业高速发展的一年,全年家具行业总产值为5000多亿元,家具出口总额为221.46亿美元,同比增长29.3%。

  陈刚认为,房地产新政对房地产影响虽然很大,但作为下游的家具行业,不管政策怎么变,需求都是刚性的。从长期来看,家具业未来市场空间依然有较大潜力。目前我国人均家具消费量不足100元,远低于世界家具消费平均水平200美元。随着中国城市老城区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需要大量的经济适用的各类家具。因此,他认为,我国家具市场未来依然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中国人在此行业一定能做到世界之最,掌握话语权,而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也将会慢慢退出。

  对于家具行业目前如何度过这段艰难的日子,陈刚建议,在中国,消费者还没有形成品牌意识,他们最看重的是款式以及是否环保,因此,厂家应该在此方面下工夫。此外,大家要抱团过冬,厂家多生产精品,销售商要让利给消费者、卖场要降低租金。

  陈刚表示,家具行业一定要转型升级。调整产品结构,打造专业特色卖场。就拿香河家具城来说,经过12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阶段,如何做大做强?如何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中占领更多的市场,获取更大的利润?他认为,只有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家具产业,加快家具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步伐,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依靠设计创新、技术创新来提高家具产业的竞争力,增加中高档产品的比重才是唯一的出路。本报记者 木佳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