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6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涨幅比5月缩小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房价17个月来环比首次“微弱”下降,被有声音解读为调控“已初见成效”。事实上,在这“粗”成效的背后,是一些城市房屋销售结构的变化(引起平均价格下降)和对普通市民来说仍属昂贵的房价。
如果初见成效的判断与市场上本来就一直存在的反调控的声音加在一起,左右了下一步的政策动向,对一直期盼此轮调控有所作为的广大百姓而言,无异于一记闷棍。
因为并不鲜见的是,在一些城市,蹒跚起步的初入社会者、刚出校门的莘莘学子在经过激烈的工作竞争之后,一半甚至一半以上收入的用途是用来交付房租,沦为替房东打工,更遑论买房了。而另一方面,在这些城市,一套房子出租创造的收入“价值”可能比一个勤恳工作的公务员还要多。而且除了需要交纳一定的物业管理费用外,不再有花费。更甚者,凭借只要有钱就可以买房的制度缺失,一些人拥有着几套甚至数十套住房。
在此形势下,本该具有勃勃生机、用创造回馈社会的青年们很容易被最基本的居住需求摧毁了梦想。住房俨然成为了这一时代的贫富“分水岭”。而关键的是,至少从眼下看来,上述情形改变的预期在短期内尚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撑。
首先,从不要让少部分人占用过多公共资源,也就是抑制住房的投机功能来看,呼之欲出的保有环节的税收调节,被有关方面以“太复杂”为由至今没有下文;
其次,针对最基本的住房需求,从中国的国情来说,需要大力加强小户型低价位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但不少地方政府能拖则拖。中央的保障房建设要求,受到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和房产GDP的挑战。
不可否认的是,也依稀可以看见一些曙光。今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仍旧保持了38.1%的高位增长,如果这些投资是按照之前的政策要求,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比例达到70%的话,这些住房投放市场之后将满足部分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事实上,有的城市今年上半年的住房供应中,中小户型的比例已经超过了60%。
为了避免阴霾遮蔽曙光,当务之急需要尽快完善各个环节的政策制度设计,“太复杂”就攻坚,“观望”就强化监督管理,不执行就问责。
下一步,则应以调控为契机,逐步建立一个人人享有基本住房权利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之下,还原住房的社会保障属性,让其最基本的居住功能归位,让更多人在合理的范围内拥有或者租用住房。(唐敏)
参与互动(0) | 【编辑:林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