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一些招聘会和学校方面了解到,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不少学生对企业挑挑拣拣,给招聘会分三六九等……这些真实的心态,让许多政府负责人、高校就业服务指导中心的老师们,特别是学生的家长们忧心忡忡。
找工作还在“搭架子”
就业形势那么严峻,毕业生们却还在“搭架子”,非外企、非高薪、非好岗位不去,又挑又拣。
市人保局副局长毛大力感慨地说,今年就业形势严峻,但一些大学生还是抱着挑挑拣拣的心态,这并不利于自我求职,“我在一些招聘会上发现,许多大学生其实手里已经有好几个不错的企业愿意录用他们了,可他们就是不肯签约。”
一位二本院校就业办的老师曾心痛地说:“学校在广泛开源为毕业生找了许多岗位,可有时是‘干着急’。”他提到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位平面设计专业的女生,校方牵线搭桥帮着推荐了3、4份工作,可她张口就问“工作时间长吗?工资高吗?上班远吗?”一连串的问题出口,再好的用人单位也给‘吓跑 ’了。“这样的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就业观念实在有问题。”他感叹道。
父母上阵帮子女应聘
另一个由于就业心态的偏差造成的现象是,各大招聘会上,重又出现了“父母大军”。
在昨天举行的市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招聘会上,记者就发现了一位流连在各展位前的老者。这位老先生已经70多岁了,昨天专门替在杭州求学的女儿来找工作。虽然行动迟缓,但每到一家企业,他都要详细地介绍女儿的情况,并仔细记录相关岗位信息。为了确保成功率,他还向每位面试官要了联系电话。“我女儿今年本科要毕业了。她在忙着毕业设计,没空来。”老先生说,今年工作难找,他希望能以这种方式帮女儿一把。
19日举行的一场长宁区虹桥街道就业招聘会上,由于面向社区,为孩子求职的“父母大军”就更多了。在家得利超市的展位前,一位满头银发的父亲向面试官推荐本科毕业的儿子当理货员。当面试官提出要见本人时,这位父亲才透露,儿子去年毕业后就找不到工作,已经不愿出家门了。“我帮他找好了,或许他会愿意试试。”父亲对记者说。
对此,卢湾区五里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舜说,“父母大军”在招聘会上“卷土重来”,一方面是今年的就业形势严峻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家长与孩子的就业心态有些偏差。“以中心城区为例,许多父母不愿意孩子找基层工作,常常说:‘大不了,我养你。’长此以往,孩子主动求职的意愿就越来越弱。”
求职难还给招聘会分级
今年1月,上海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不足一成。不过,数字“冲击”并没使部分毕业生产生“危机意识”。在复旦光华BBS上,有学生留言说:“与其去赶那些三流招聘会,还不如在家温习CPA。”
交大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刘建新告诉记者,极少数学生的确还没“认清形势”。他就在一场国家急需的大型企业招聘会上遇到了一位学生。他一份简历都没投,还嚷着:“这些单位都不行,都不好。”“可哪些是好单位?我们在了解该学生的专业后发现,现场其实有不少和他专业对口的岗位,非常适合他。 ”刘建新认为,毕业生把招聘会“分等级”,很有可能错过潜在的就业机会。
老师公布手机号解惑
刘建新表示:“我们的就业指导应有尽有,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可是,真怕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不过,现在开始还来得及。”
记者了解到,沪上所有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都已经向毕业生“敞开大门”,接待他们的来电来访,帮助他们答疑解惑。复旦大学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主任唐晓林还向毕业生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欢迎就业有困难的学生找我们多交流,有问题跟我们多沟通”。
此外,对于一些在就业观念上“有问题”的毕业生,校方还会展开一对一帮助,安排专职老师对其进行辅导,帮他们找到自身的定位。并且,通过就业指导和推荐岗位,让毕业生更有的放矢地找工作。
他强调,3月是仅次于11月的求职好季节,毕业生要端正心态,抓住求职“银3月”。过了3月,整个市场的用人需求量会急剧下降。所以,毕业生一定要把握好“银3月”的求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