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7日,北京第三十一届“共创未来”人才招聘大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这是春节过后北京最大规模的一场招聘会。 中新社发 鲁谷 摄
部分企业收到数千份简历
本报讯 (记者蒋彦鑫)为期两天的国展“共创未来”招聘会昨日结束,共迎来6万多名应聘者。记者咨询多家招聘单位,两天收到的简历总量都高于500份,多的高达数千份,甚至以斤来衡量。
招聘方
简历多少以斤衡量
招聘会原定昨日16时结束,中午12时,国展门口依然有排队买票的求职者。据了解,昨日有2万多求职者,加上前日的4万多人,此次招聘会共迎来6万多人。虽然此次招聘会中小企业居多,但几乎每个企业都收到了厚厚的一摞简历。一电力研究院的工作人员说,前日就收到简历1500多份,有15 斤重;昨日又收到好几百份,总数已超过2000份。
求职者
连夜临时改制简历
来自河北师范大学的赵小姐表示,两天投了近20份简历。参加招聘会前,她只制作了一个版本的简历,“投的时候也有些盲目,毕竟对口单位少”。考虑到投放简历的针对性后,赵小姐前日连夜赶制了几个不同版本的简历,昨日再赴招聘会。
专家
政府应推措施促就业
如何提高招聘会的求职效率?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郝健认为,政府部门可分时段公布当前的职位供需情况,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就业,如对招收应届毕业生的企业给予税率优惠等。
- 求职者说
“专场招聘会更有效”
刚从新西兰回国的孙婕,目前正面临找工作的重任,学商科的她此前曾做关于展览策划、大型活动组织等工作。她希望回国后能在一些大型传媒公司、策划公司就业,预期月薪在5000元至6000元左右。
在参加完农展馆、国展的招聘会后,孙婕有些失望。“两个招聘会共投了5份简历。”她表示,招聘会很难见到知名公司,很多单位的岗位设置看起来华而不实、噱头太多,公司自我宣传的味道很重。
孙婕说,如果能按行业、领域等分类进行专场招聘,比如金融类企业在一起、建筑类企业在一起,这样对应聘者和招聘方而言,都更有针对性,也能提高招聘效率。她说,直接到一些对口单位的网站上,根据其招聘需求投放简历,或许更易成功。
“岗位合适不介意公司规模”
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的于磊刚辞职,近期参加过几个招聘会,共投放简历10来份。他说,在招聘会上找到工作的非常少,同学中部分考研、部分找人推荐找到了工作,还有部分人离京回老家。
虽然招聘方以中小企业为主,但于磊表示,只要岗位合适,自己并不介意公司规模,毕竟今年就业形势不太好。
对于招聘会的举办形式,于磊表示,综合类的招聘会参加人员过多,招聘单位除了收简历,很难抽身和应聘者交流;而仅仅从简历并不完全能够看出求职者的个人水平,从而使招聘质量不高。
他认为,在场地允许的情况下,招聘方可派出更多的工作人员,针对具体的工作岗位跟求职者交流,条件基本符合再收下简历,这样可减少无效投递,提高招聘效率。
“没工作经验阻碍就业”
考虑到北京就业机会多,郑州中原工学院去年毕业的魏婷婷已参加过两场北京的大型招聘会,每次投放简历约10来份。她认为,对于几乎没有人脉关系的大学生而言,招聘会是找工作比较好的一个平台,“这样我至少知道有哪些单位有招聘计划。”
魏婷婷认为,没有工作经验是阻碍很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原因。很多企业都必须要2至3年工作经验,“不给我们工作的机会,哪里来的工作经验呢?”魏婷婷叹息着说,部分应届毕业生确实存在眼高手低的缺点,愿意从基础做起的大学生少之又少。
魏婷婷表示,对工资的心理预期是月薪2000元至3000元,但很多单位称只能每月给1200元至2000元,有一定差距。她表示,自己正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希望能给自己求职“加分”。
本报记者 蒋彦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