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复旦大学举行2009年师生迎春会。迎春会开始前,履新不久的校长杨玉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结合国家中长期科研发展,学校的科研项目和实验室急需人才,该校接下来规划推出200个助研岗位的“复旦专场”,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迎春会上,杨玉良的发言热情洋溢:“我引用耶鲁大学校长的一句名言。复旦大学是什么?复旦大学就是你们,在座的各位同学和不在座的更多同学。一所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有一批知名的教授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优秀的学生才是最重要的。”
杨玉良见缝插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复旦的学生就业率一直比较高,说明我们培养的人才受到认可。在世界金融危机的特殊情况下,我们更会积极应对。”杨玉良透露,在贯彻中央精神的基础上,复旦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包括花大力气开拓上海周边江苏、浙江、山东等地的人才市场;对前往西部、基层等就业的学生发放“求职费”;利用学生中的党员骨干、同学之间的就业互动联盟来及时传递就业信息。
“金融危机有时候也是‘机大于危’。”还未从国务院学位办主任岗位上卸任的杨玉良,考虑问题往往会从多角度出发。他分析说,利用这个机会,大学人员的进出机制能进一步完善。结合国家中长期科研发展的需要,高校助研岗位将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学校和研究所里的职位不一定是固定的,我们担心,人一进来就‘固化’。在发达国家,实验室里的辅助人员是流动的。比如有一台新机器,需要一个人来操作。几年下来,这个人就成了这台机器的操作专家。”
谈到转变就业观,杨玉良直言:传统意义上“在一个地方干上一辈子”的就业观念要转变,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和逐步提高研究生中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位授予比例,也是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