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质量每况愈下一直遭遇诟病,而扩招5万名专业硕士的举措又新近出台,大学教授和专家学者建议借此机会,调整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调整研究生自我定位——
从这周开始,全国高校将陆续开展研究生入学面试。对于已经完成笔试的“考研一族”来说,有一条消息不得不关注——教育部规定,今年将面向应届毕业生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招生数为5万名,加上之前教育部公布的年度招生安排,今年研究生招生数将比去年提高约18%。
对于扩招消息,不少“考研一族”心情“喜忧参半”——扩招固然提升了入学概率、缓冲了暂时的就业压力,但读研几年之后找工作,届时的经济形势以及就业前景如何,仍是个未知数。
在更多的大学教授看来,扩招的同时如何兼顾研究生培养质量,并适时地调整高校研究生培养的结构,乃是当务之急。“或许,经济危机下的研究生扩招,对调整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而言,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学术型”过剩,“专业型”稀缺 是时候重新理解“研究生”了
根据教育部招生“新政”,从2009年开始,“除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硕士的项目管理方向和公共卫生硕士、体育硕士的竞赛组织方向、艺术硕士等管理类专业以及少数目前不适宜应届毕业生就读的专业学位外,其他半数以上的专业学位将面向应届毕业生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全日制培养。”
“目前,我们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已逾40万人,但是学术性硕士研究生规模过大,专业学位研究生仅占硕士学位的10%。”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院士透露,通过增加招收一定数量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希望能够激活硕士研究生结构调整的阀门,进而发出结构调整的明确信号。使得硕士研究生培养更加密切地满足社会的需求,逐渐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
这样的初衷得到了一些大学教授的认同。“我们通常认为,‘研究生’都是从事专业学术研究的人才。但如果对照欧美研究生教育的话就会发现,我们长期以来对‘研究生’存有一种误解。”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周林认为,在评点此次研究生扩招政策的利弊得失之前,重新认识“研究生”的概念很有必要。在国外,研究生通常用“postgraduate”来表述,从字面来理解,其实指的是在本科后进行专业学习。但在国内,高校的研究生培养被理解为培养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人才。在研究生培养上“重学术学位,轻专业学位”,这种理念直接造成了目前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过剩,而由于学术型研究生的专业与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并不直接对口,所以也往往造成了研究生的就业压力。
不言而喻,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不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过小,已经成为当前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而此次研究生扩招,其政策亮点在于,扩招的研究生在教育和培养特点上将直接与职业挂钩,即重点培养的是包括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在内的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人才,而非学术型人才。
“新出台的扩招政策,当然有出于缓解高校本科生就业压力的考虑,但从另一层面来说,对于调整、优化高校研究生培养结构也很有好处。学校可以趁这一机会调整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培养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的、符合市场和社会需要的专业类高端人才。”周林说。
笔试成绩固然重要,职业能力不容忽视 是时候改变面试的权重和质量了
为了积极落实教育部的扩招新政,做好2009年研究生录取工作,目前本市各大高校正在积极“备战”,根据实际的专业学位设置情况,制定详细的扩招方案。
同济大学专业学位办负责人李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该校不少院系都含有专业学位教育,但详细的专业招生方案和招生人数,现在尚在磋商之中,校方还没有最后“定稿”。“学校的总体原则是,挑选院系基础好、师资力量强的专业给新生就读,希望新生在接受专业学位教育后,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与往年相比,今年同济大学研究生的录取人数将增加约600人左右。
一些即将担任研究生复试“考官”的高校教授们表示,既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是与职业挂钩,那么把好研究生面试这道关,就显得十分重要。“不能因为扩招了,就在研究生面试中‘放水’,因为这将直接关涉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与学术性学位相比,专业学位类研究生的面试又有哪些特点?即将出任今年交大MBA项目“考官”的周林透露,对于专业学位类的研究生,面试的目的不仅仅是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考察学生对职业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MBA项目的面试选拔中,我们除了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外,还将通过面试了解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素质,因为这些素质与他们今后的工作息息相关。比如,我们可能会问到的问题是,如果你和你的上司在工作中遇到了沟通上的问题,你将采取什么方式解决?这就是一道带有明显职业背景的面试考题。”周林认为,经过研究生笔试的学生在知识面上都已经基本过关,把好“面试”这道门槛,通过面试挑选适合的学生就读专业学位,这将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研究生教学质量。“在国外,MBA项目毕业生的就业率和三年后的工资增长情况,都是考核学校MBA项目教学质量的重要参照指标。”
就业危机是现实,自我定位有误区 是时候告别“眼高手低”的心态了
当不少应届毕业生都把读研当成一次躲避经济危机的“博弈”时,一些已经屡屡目睹研究生“就业悲剧”的高校教授建议,研究生的心态该快点调整了。
谈到当前高校研究生的学习情况,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赵由才教授连连摇头。“不少学生考研时对专业认知不足,缺乏兴趣;读研后所学的专业与社会需要不衔接,但又不好好读书,没有学到真本领;等出了校门找工作,大家都盯着管理者岗位,不肯上一线……”在赵由才眼里,“高不成、低不就”的硕士研究生遭遇求职困境,恰恰是研究生“眼高手低”造成的。
谈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扩招,赵由才不禁联想到近年来高校工科类研究生的招考情况。工科类研究生培养的大多是应用型人才,但近年来本科生的报考积极性并不高。“什么原因?因为读工科的研究生很苦,而现在的学生很怕苦!”把环保作为专业,“与城市生活垃圾相伴”注定成为赵由才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但他的学生里,甘愿继承老师衣钵的却并不多。这位年轻的教授不禁感叹:“现在的小孩在家里都不干家务,甚至不愿意洗一个碗,叫他们去垃圾填埋场搞研究,他们哪里乐意?!”
在赵由才看来,包括工程学在内的多数专业类学位研究生,很大程度上都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学科的专业知识,更要积累实际的工作技能和经验。“因此,接受专业学位教育的研究生,一定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吃得深入生产一线的苦,学习到真本领,今后的就业才能有保障。”
相关链接 什么是专业学位
学术性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
我国有几种专业学位
我国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目前设置了19种专业学位,即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教育硕士、博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艺术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工程硕士,建筑学学士、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博士,临床医学硕士、博士,口腔医学硕士、博士,公共卫生硕士,会计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截止2008年上半年,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已累计招生86.5万人。 -本报记者 樊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