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校新学期开学和高考进程日益推进,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艺术类单考(校考)近期在全国39所院校陆续开考。为应对激烈的考试,大量艺考生同时报考了多所艺术院校,以期增加考取机会。
报考多所院校,直接导致花销增加。不少考生除了要交报名费,还得在跨省交通往返、日常花销、参加辅导班等方面有所支出,这笔费用动辄突破万元。面对沉重的考试压力以及不小的经济负担,艺考之路,显得很不轻松。
撒网战术,报考多所院校
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统计,今年全省报考艺术术科统考的考生人数超过3.6万人,创近年来新高。而今年1月份进行音乐、美术术科统考后,有75%的考生能获得报考本科专业合格证,比去年高出10个百分点。因此,今年艺术术科统考后参加高校单考的艺考生人数也将进一步增加。
为了能在今年的艺考中脱颖而出,考生们普遍使用了撒网战术———跨省报考、报考多校。来自清远清城中学的高三学生中欣,一口气在全国七所艺术院校报考单考,北至北京,西至重庆。刚从北京考完一场,回家乡歇息见了见父母,次日又背上行囊赶赴北京,准备另一场单考。“报七所学校不算多了,大部分美术科考生都报了十来家院校,这个月几乎每天都在考试。”中欣说。
“报考多家艺术院校,在艺术术科考生中很普遍,几乎每个考生都得‘南征北战’。”来自佛山某中学的高三学生小罗表示,他算是幸运的,报考的景德镇陶瓷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以及广州美术学院,都在广东设有考点,不至于四处奔波。
备战校考,花费动辄过万
职能部门、相关调查机构曾对培养大学生所需费用作过多次调查了解,但对术科类考生的备考花销却少有统计。事实上,术科尤其是艺术术科考生备考所花销的费用,较非术科考生要多出许多。报班辅导费、生活费、学习耗材费、高校报考费……都已成为艺考生备战校方单考过程中的花销“硬指标”。
对于备考所需花费,美术术科考生小陈算了笔账:从去年10月份赴广州备考以来,报班辅导费每月1300元,食宿费900元/月;进行素描、色彩等练习的学习工具消耗合计200元/月。来广州5个月,日常花费(未含高校报考费)已经过万元。上周,小陈赶到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参加单考,合计考试费、往返交通费以及在杭州前后9天的食宿费,又支出了1500多元。“我们家共有四兄妹,哥哥正在念大学,两个妹妹在读高中。到目前为止,我备考单考就用了上万元,费用对于全家来说实在太恐怖!”
即使憧憬着未来若能考上艺术院校,小陈也怎么都高兴不起来:“考上了艺术院校,就意味着每年过万元的学费,到那时我肯定得半工半读……”
重本投入,并非必然高产
从备考艺考,到进入艺术院校,若能顺利毕业,累计下来的花费开销至少需要10万元。这种高额教育投资,是否意味着考生必定能够实现理想、走上艺术之路呢?未必。
一名在四川音乐学院任教的老师透露,该校每年在声乐、管弦、现代器乐等系毕业的学生就有400多人,但这批学生毕业后能进入演奏团体或留校任教的只有寥寥几人。其他大部分毕业生要么到高校当辅导员,要么到中小学里面当音乐教师,转行干文职、从商等也不在少数。
早前有媒体报道,北电、中戏以及上戏总共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大约5750人,50年来成为当红明星的尚不到3%。而在北京电影学院,有不少表演系学生毕业后,只能在某些三流影视剧里演“路人甲”或“匪兵乙”。
-专家观点
选择艺考,
需要摆正心态
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曾对“艺考热”现象作深入探讨。
周孝正认为,“艺考热”是社会转型期引发的人才培养观念问题。随着近年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大学的门槛降低使众多家长不再只是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学上,而且希望上学能够改变命运,出人头地。因此,寻找一条相对快捷的成功通道成为很多考生的目标。
当前,一些艺术专业的门槛不需要太高,而且在文化科目上相对要求较低,许多考生都参与到艺考的角逐中。这成为了艺考近年来不断升温的最基本原因。
周孝正指出,追求成功本身并没有错,但是需要摆正心态,切忌浮躁,而要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仔细衡量自己。如果只是一味跟风,盲目地把自己的命运与时下的社会热潮融在一起,当热潮变冷,当难获成功之时,只有徒叹奈何,懊悔不已。 文/图 本报记者 黄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