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18日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今年自主招生面试的日子。今天,我省有300余位顺利通过笔试关的学生,赶赴北京去迎接最后的面试。昨天,他们聚在一起模拟面试,回答老师的各种“刁难题”,提前热身北京的正式面试。
记者先联系到杭州二中、镇海中学的部分学生,他们都是由学生自己“组团”出发,既没有高中老师带队,也没有学生家长陪同,准备独立自主地去完成这次面试过程。
杭二中男生杨森是通过自荐,被北京大学作为自主招生对象的。“我由于有一个学期的体育测试出了一些意外情况,因此没有进入学校的推荐名单。但是,由于北京大学接受学生的自我推荐,所以我就根据网上的要求,填写了相关的内容,结果入围了北大的自主招生名单,并且通过了笔试关。”杨森是那种心理素质好、情绪表现稳定的男生。
据悉,今年浙江进入北京大学自主招生面试的理科生为74人,文科生为23人。
杭二中今年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面试的学生分别为10人和15人。于是这群学生就自发地组织起来,准备“组团”一起出发去北京。学校老师也很支持学生们的决定,而这些学生家长也是愿意让孩子自己去“闯”一下。
还有些特别的环节,那就是在本周二下午,准备参加保送的学生特地请来老师,参与他们自发组织的模拟面试环节。此前,学生们已经准备了一段自我介绍,但是毕竟觉得经验不足,于是学生们就请校长叶翠微来旁听。
叶校长当然乐意给学生们当参谋,但是他怕自己一个人的意见还不够客观,就再邀请学校不同学科的资深教师组成一个“临时评审团”,来给学生们鼓鼓劲。
最精彩的环节是“评委提问”阶段。
历史老师问:“最近这段时间,《资本论》在不少欧洲国家热销,原因是什么?你怎么看?”
物理老师问:“‘神舟’七号在返回时,会遇到一段非常危险的黑障期,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数学老师再问:“你对数学中的‘公理化体系’有怎样的理解?”
化学老师的问题更猛:“最近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两位获得者是谁?他们主要的研究领域和成果是什么?”
记者一直在旁边当听众,也是不敢吭声。这些过关斩将闯出来的保送生,都是“高分高能”的孩子。那些听起来都难懂的问题,有些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他们每个人都能答出自己的理解。
由于是第一次被学生拉来当评委,许多老师也是心情紧张。“因为有些问题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临时想出来的,我当这个评委难度不小啊。”
记者当场就锁定了几位同学,请他们到北京参加完北大、清华的面试之后,第一时间给本报发回现场报道。这样也可以给正在准备其他高校面试的同学提供一些实战经验。
本报记者 沈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