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摸不着 外地学生不看好上海"户籍新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看得见,摸不着 外地学生不看好上海"户籍新政"
2009年04月09日 08:4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毕业典礼前一天,马莉终于搞定了申请落户上海的手续,将填好的《2009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办理户籍申请表》及所有材料一并提交至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马莉今年从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硕士毕业,由于自己的专业——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今年依然没有被列入上海市的“重点领域人才专业目录”,导致她在“引进重点领域人才”一项的要素分只拿了3分(满分6分),落户评分的总分也止步于69分。“前年是70分,去年是71分,估计今年要72分以上了”,马莉无奈地笑笑,“希望是不大,但还是想试试看。”

  抱着与马莉同样心态的毕业生不在少数,他们的普遍想法是:即使希望再小,也要把握机会,毕竟,这是为应届高校毕业生准备的“优先政策”,一旦工作后再想把户口落在上海,只能走“引进人才”的路子了,而这条路显然更难走。

  今年2月23日,上海市政府公布了《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办法规定,只要满足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7年,其间按规定参加城镇社会保险满7年,依法缴纳所得税,被聘任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具有技师(国家二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以上职业资格,且专业及工种对应,无违反国家及上海市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行为、治安管理处罚以上违法犯罪记录及其他方面的不良行为记录的人员,即可申请转为上海市常住户口。

  上海户籍政策松动了。这给了众多居住证持有者转入上海户籍一线希望之光。据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咨询窗口的工作人员介绍,户籍新政刚刚公布时,一天有几百人次前来咨询,电话不断。不过,对众多在上海高校就读的外地学生来说,这个“户籍新政”有点像梦中的馅饼——看得见,摸不着。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的研二学生李斐对“户籍新政”就不以为然。在她看来,一是这个指标的弹性很大,比如“中级职称”一项,就她目前实习的外企咨询公司来说,根本没有中级职称一说,难道将来都要去“考证”么;二是即使五项要求都达标,但按照上海市政府的说法,每年都有户口“发放限额”,还得排队拿证,“谁知道排上号后还要等多久呢?”所以,李斐宁愿从现在起就为毕业后的落户做充足准备,不想再等7年了。

  实际上,仔细揣摩了上海落户新政后外地学生发现,居住证转户籍其实并不那么容易。

  除了7年的时限、“中级职称”等限制,年度总量控制、依次轮候办理使居住证转户籍也存在较多不确定性,轮候的标准是什么,轮到下一年度的人才是否需要重新排位,重新排的话又以什么为标准,这些问题目前都得不到明确的答复。

  或许是从自身经历出发,异地学子们迫切落户的动机还出于为自己将来的孩子考虑。

  身经百战的毕业生们对单位的招人“规则”早已了如指掌:在上海,位于市中心区域的公共事业单位一般会明确要求所用人才是本地户口,而在南汇、奉贤等郊区,这些单位则偏向招募相对吃苦耐劳的非本地生,而这些单位,也成了外地毕业生们落户的“最高保障”。

  户口问题越早解决越好,最好能赶在自己的孩子出生前搞定是外地学生的普遍想法。而掐指算来,按本科毕业22岁计算,若是毕业时未落户,即使凭借“人才类居住证转上海户籍政策”,7年后按时到手,也是将近而立之年,娶妻嫁人生子的或不在少数。由此看来,现在将“孩子”的因素考虑进落户问题,并非过早。

  “我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为户口的事烦恼,没有户口其实就是没有最基本的归属感。从上幼儿园起要借读,中考高考要回原籍考试,到大学毕业了又跟我们一样……”马莉说。周宙 本报记者 周凯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