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入园难题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全国人大常委庞丽娟建议公办为主社会参与共同举办幼儿园
上好一点的幼儿园动辄月收费三四千元,有的甚至是“天价”,让很多年轻父母头疼的学前教育问题,在两会期间成为人大代表的关注焦点。
“社会各方面对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反映强烈。”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热切呼吁加大力度发展学前教育,“这无疑是各方面的期待。”
学前教育发展“最薄弱”
“2007年,全国幼儿园12.9万所,在园儿童2348.8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但也仅有44.6%。”庞丽娟说,从这一数字可以看出,学前教育阶段是我国各级教育中普及率最低的阶段,同时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周边及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和地区,在9个人口大国中也位于墨西哥和巴西之后。
学前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明显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财政投入总量不足。数据显示,在全国教育经费的总量之中,学前教育经费仅占1.2%至1.3%,十年来徘徊不前,且主要用于少数城市的公办幼儿园。
庞丽娟指出,另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就是,当前我国幼儿园办园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关于幼儿园姓“公”还是姓“民”存在不同声音。“有人认为我国学前教育应以公办园为主,有人则认为公办为主不现实,应以民办为主。”
庞丽娟痛心地说:“学前教育不仅已成为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成为当前我国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满足民生重大需求中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
2/3农村幼儿无法入园
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人一生的教育序列中,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终身教育的开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至今仍有近2/3的农村幼儿还没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庞丽娟指出,学前教育发展缓慢的问题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
庞丽娟调研发现,目前,中西部22个省、市、自治区的27284个乡镇中,约有一半没有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
“2007年全国城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55.6%,而农村只有35.6%,两者相差近20%。”庞丽娟说,事实上,这个差距比2006年增加了2.96个百分点,比2005年增加了3.81个百分点,“城乡学前教育之间的差距在不断加大。”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广大农民群众对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
“特别是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中西部农村留守幼儿不断增多。”庞丽娟说,据统计,2008年,0-5周岁的学龄前农村留守幼儿约1569万人,占全国农村同龄儿童的30.46%,集中分布在中西部人口大省。
“这些留守儿童主要以隔代养育为主,缺少父母的关爱和适宜的教育环境,大多数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情感、行为和社会性发展问题,亟需学前补偿教育。 ”庞丽娟说,我国农村不仅幼儿园数量少,而且大部分幼儿园办园条件差、教育质量低、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农村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建议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幼儿园究竟应该姓“公”,还是姓“民”?如何能让城乡儿童都如愿进入收费低廉、办园规范的幼儿园?
庞丽娟认为,学前教育对于促进个体在早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与效益,提升国民素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学前教育具有显著的公益性。”
考虑到我国现实财力、经济发展趋势,以及民间资本的潜力与积极性,庞丽娟建议,应确立以公办为主,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的学前教育办学体制,“这样既能充分体现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办园导向,同时又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广泛动员与利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投入举办幼儿园。”
从长远角度看,庞丽娟提出,我国学前教育应以“加快实现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为中长期发展方向,争取到2020年全国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庞丽娟为学前教育发展设计了一系列“分阶段、分年限、逐渐推进”的过程与目标:争取到2012年,我国能实现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的目标;到2015年,实现全国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的目标;到2020年,除西部少数地区外,全国能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公共财政支撑、多渠道投入相结合。”庞丽娟说,如此才能推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普及。 本报记者 刘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