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规划纲要,既要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又要有正确的方法。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说到底,就是要以唯物辩证的方法,正确处理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问题。
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党的十七大把教育放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部分,把教育与关注改善民生紧紧联系起来,要求实现“学有所教”,这无疑是正确和必要的。但是,不要因为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部分来阐述就把教育仅仅看成是民生问题。教育还是增强国力的基础和关键。世界各国都是这样看的,甚至把教育与国家安危紧紧联系在一起。美国1983年发表《国家处于危险之中》,2008年发表《国家承担历史责任》体现出这样的认识。只有从增强国力和改善民生两个方面来认识教育的战略地位,认识才算到位,教育的优先发展才能全面落实。
国外有句名言:“政策就是拨款。”教育的重要性不是靠文字描述来体现,而是靠财政投入来体现的。经济是基础。改善办学条件、改造薄弱校、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治理学校在收费方面的问题等等,都离不开投入。应尽快兑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指标,并力争逐步有所增加。这样,纲要的各种措施才能落实,才能让人民满意。
减轻负担与提高质量的关系
长期以来,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影响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非解决不可。它表现在学校,原因却不全在学校,是目前社会激烈生存和发展竞争在学校的表现,不是孤立现象,需要综合治理。就学校讲,要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解决课程门类过多、分量过重问题;科学界定学生必修课内容和课时;改革评价和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就党政领导讲, 要端正办学指导思想,不单纯以分数和升学率来评价学校、奖惩校长老师;广开就业门路,改变就业难、择业更难的状况;改革劳动人事制度,重学历而不唯学历, 重在实际能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狠抓薄弱校改造,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使每个人都有终身学习和终身提高、发展的机会。
目前,我国教育已进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提高教育质量成了各级各类教育最紧迫的任务。提高教育质量需要做很多工作,例如,改善办学条件,当前最紧迫的是要坚决遏制中小学班额过大的趋势,严格控制班容量。2012年应做到小学不超过45人,中学不超过55人;2020年应做到小学不超过35人,中学不超过45人。
减轻负担与提高质量不是对立的关系。减轻负担是要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思考和动手的时间,促进他们学思结合、行知统一,不仅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动脑、做事、生存、与别人共同生活,一句话,使他们终身可持续发展。这就是我们要提高的质量。
当前中小学生学习状况大致可分四种类型:负担轻质量高,负担重质量高,负担重质量低,负担轻质量低。这四种状况与教师的敬业精神、学识、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像北京22中学的孙维刚老师、北京朝阳实验小学的马芯兰老师教的学生都是负担轻而质量高的。因此,要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就学校而言,就要狠抓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否则,教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靠学生的累(机械训练、反复作题、频繁考试)来补教师之拙,自然既负担重又质量低。
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关系
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三者缺一不可。因此要处理好均衡与优质、普及与提高、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关系。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帮助薄弱校尽快改变面貌,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均衡发展不能削峰填谷。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创新型拔尖人才的培养事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大计,是确保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创新型拔尖人才的早期培养,列入国家发展战略,通过立法或国家规划的形式推行。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看,在实践和理论上还存在着严重的缺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促进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的协调发展,否则将贻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业。 (郭永福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