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上海生源毕业生感焦虑 "沪漂"期盼"落户新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非上海生源毕业生感焦虑 "沪漂"期盼"落户新政"
2009年02月16日 13:54 来源:文汇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从北京来上海求职的应届毕业生李家蕊,近日注意到这样一个消息:上海将在2月底就人才居住证如何真正转为上海户籍出台一个有操作性的实施文件,届时申请人可根据在上海居住的年数,参加社会保险、依法纳税的状况,以及具有的专业技能和职称等基本指标进行“转正”申请。

  这让“漂”在上海找工作,或者找到工作却解决不了上海户口的“沪漂”一族充满期盼。李家蕊告诉笔者,从2004年起,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办理上海市户籍开始实行“评分制”,学生各项要素累积分值高于标准分的,可办理上海市户籍;低于标准分的,则办理人才类上海市居住证。一年比一年紧的评分制度让外地生很焦虑:“解决不了户籍问题,就算在上海有了稳定工作也还是‘沪漂’啊!”

  为了下一代,“沪漂”要转正

  在今年年初新浪网组织的一个小型调查中,上海、北京等直辖市的落户状况再次成为关注热点,56%的被调查者认为,户口问题是关系婚姻、家庭的重大因素。

  “招聘要求第四条,以上海本地生源的应届毕业生为主。”华东理工大学应届毕业生刘叶前天第七次因为自己是“非上海本地生源”,被心仪公司的招聘启事直接拒之门外。

  “等我找到工作,一定得在上海落户,免得我的孩子以后也找不到工作。”刘叶在求职博客里自嘲。ID为“学院派”的网友却在留言里“警告”刘叶:“别以为落户上海很容易,我当年就因为一分之差没通过户口审批。”

  “学院派”真名叫张庆,他告诉笔者,非上海生源应届生办理上海市户籍的“评分制”,包括学历、英语资格证明、计算机证书、获得荣誉以及专利发明等要素。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张庆拥有本科加研究生学历,本以为拿下上海户口易如反掌,却没想到2008年上海户口审批分数线是71分,“ 我没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以及各种各样的专利加分,仅仅拿到70分。”

  “一分绊倒名校研究生”,手里的“人才居住证”让张庆懊恼不已,“居住证虽然号称享受上海市民的同等待遇,但毕竟有很多不方便。”在张庆看来,“户口是城市给我们的身份,为了下一代,‘沪漂’不是长久之计。”

  一个评分制,难倒高材生

  李家蕊是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专业的学生,“我本来以为上海的评分制落户比北京容易,没想到上海很多用人单位都事先声明,万一户口没办下来,后果得由应聘者自己承担”。

  天涯论坛上曾热议过一件真人真事。2006年毕业于上海水产大学的小林在上海找到了一份工作,并与企业签约,却因为3分之差未达到该年非上海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办理上海户口的分数线,无法办理上海户口,被无良企业毁约。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去年曾就金融危机下的求职状况组织了一次调查,结果75%的受访者表示,在经济危机下,能否落实户口是选择工作的首要衡量因素。

  落户就必须通过“评分”。“其实,专利加分才是大头。”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张明明表达了她的看法。张明明在研究上海户口审批细则时,发现根据2008年“评分办法”,有科研创新可以加1-5分,其中拥有发明专利证书,可以加5分;拥有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或外观设计专利证书可以加3分;已申请发明专利并拥有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的也可以加1分。“同学之间都在传,说如果要专利发明的加分,其实有一个简易的途径,就是在网上找相关公司‘帮忙’”。

  笔者在job职脉网看到,ID为lena80的网友在BBS上发布的“江苏大学研究生毕业,非211能否办理上海户口加分”帖子下,紧跟了一名ID为“专业办理上海户口专利加分”的回复,声称能在3个月内帮助入户毕业生办妥有关专利加分。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一直关注户口问题的李家蕊在去年12月初看到,上海市教委等部门发布了《关于做好2009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的通知》和《2009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办理本市户籍受理办法》,这比往年提前了两个多月。“今年形势不好,通知提前发布,说明上海市政府在2009年比较重视我们学生的就业问题,我感觉今年的户口门槛可能会降低。”李家蕊预测说。

  “户口河”两岸,心态大不同

  “这个红本本,难道比绿卡还难拿?”李骏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他出身国内名校,从国外游学回来,现就职于上海某大型外资银行。

  李骏月入万余,租住在静安区每月2800元的酒店式单身公寓。春节前,他趁着小排量汽车购置税比例从10%下降到5%,顺势买入了轿车“欧宝”。像李骏这样“有房有车的钻石王老五”,在“沪漂”中占到了一定的比例。

  “趁着年轻漂一漂也挺好,不急着把户口定下来。”李骏对暂时拿在手里的人才居住证安之若素,提到“落户新政”,“说实话,红本本和绿卡一样,就是一个证件,我不怎么感冒”。

  “其实,户口有时候是个牵绊,可别说我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毕业两年,在上海某电视台做编导工作的周萌萌说。她毕业于江苏某二本高校新闻专业,在2007年户口审批中未通过分数线,只拿到了人才居住证。春节回湖南老家,亲戚给周萌萌介绍了一个在长沙工作的小伙子,“电视行业竞争激烈,当‘沪漂’挺累的。”周萌萌准备回湖南工作,“要是我有了上海户口,肯定舍不得这里”。

  “没有户口牵绊,漂得更自在,小小户口本还是比不上辉煌的事业来得实在。我们要的是未来,是发展的平台。”李骏悄悄透露,他其实一直更渴望去香港发展。

  据了解,李骏、周萌萌等生存状态较好、事业处于“流动”发展期的“沪漂”对人才居住证转正为“上海户口”持观望态度,而大多数事业发展一般的“沪漂”,则考虑到上海户口背后的待遇问题、身份问题,渴望早日正式成为上海“居民”。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