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开展的“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中,教育部加强校园网和校内上网场所管理,大力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加强上网教育和引导,为近1亿学生网民打好抵制网络侵害的预防针。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18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我国2.98亿网民中有9894万学生网民。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容易受到网络低俗内容等有害信息的影响和侵蚀。
为了保护青少年的精神净土,教育部近年来大力加强校园网络管理。高校早在2005年就加强了对BBS论坛的建设和规范管理,有效遏止了校园网上有害信息的传播,学生网上行为的社会责任感和网络道德约束逐步建立,校园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显著。
同时,教育部还积极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发动全国110多所高校合作共建的“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成为吸引全国大学生共建共享的网络平台。各地高校大力推进主旋律、服务、娱乐、交流四类网站建设,初步构建起校园学生网站体系,并涌现出一大批校园品牌网站。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各地高校积极利用新技术发展新闻聚合、BBS、博客、播客、即时通讯、E-CLASS、手机网络等校园网络文化新产品,切实增强了校园网络文化的吸引力。
针对青少年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道德意识匮乏问题,教育部积极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网络文明及有关法律、道德教育,在中小学思想政治以及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加入遵守国家法律、遵守网络道德和规范、倡导文明上网的内容;重视学生健康上网的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提高学生抵制网络有害信息侵害的能力。同时,鼓励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明主题教育活动,以发布网络文明公约、赠送读本、征文比赛、交流会等形式加强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道德规范。推动中小学校向学生开放校内网络设施,加强校园绿色网络建设,在网上大量提供和不断更新健康向上的内容,为中小学生利用网络接受教育、收集信息、自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据了解,全国“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地大中小学生、家长、教师对整治网络低俗之风坚决拥护与支持,对网络低俗内容对青少年的精神腐蚀深恶痛绝,强烈谴责不法运营商靠低俗内容等有害信息赚取黑心钱。
“ 在这次专项行动中,广大师生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教育部负责人说。这次专项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网络空间得到净化,青少年通过网络学习科学技术、陶冶精神生活时受到的不良干扰明显减少,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无不拍手称快,纷纷表示希望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下去,彻底清除网络低俗内容的危害。
在此次专项行动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教育部计划继续结合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做好网上不良信息的清理和防范;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开发学生欢迎、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精品;深入开展学生安全文明上网培训工作,把网络道德和网络法规融入到相关课程中。
这位负责人强调,教育部将加紧研究制定加强高校校内上网场所管理意见,规范高校校内上网场所管理和校园网使用秩序。(记者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