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200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为全社会关注。昨天,本市推出的一系列促进就业新举措,传达出哪些信息?对大学生就业会在哪些方面产生影响?
“高科技创业”与“小老板创业”并举
一系列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举措中,“大力鼓励扶持自主创业”被放在优先位置。而往年,这方面内容比较靠后。
不仅位置提前,而且新政策频频,加大了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拓宽了资助范围。原先,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项目的资助对象为应届毕业生,如今“扩大到毕业两年之内的高校毕业生”。这样,就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创业,涌现出更多高质量的创业项目,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此外,成功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在18个月的初创期内,符合条件的可以享受房租补贴、社会保险费补贴、贷款担保及贴息的扶持,也体现了政府部门“扶上马、送一程”的理念。
毕业生创业的门槛将降低。市大学生科创基金会负责人透露,今后将会进行分类资助。原有的一类资助继续保持,即根据学生申请的科技创业项目实际情况,给予10万元至30万元不等的资助,但学生必须筹得高于资助金额的资金。此外,基金会还将推出一种“体验式”创业,学生只要有好的创业想法,通过评审后,基金会将给予3万元至5万元不等的资助,鼓励毕业生大胆探索创业之路。
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不言而喻。市大学生科创基金运作以来,已在三届毕业生中“孵化”出256家公司,创造了1600多个就业岗位。其中,17%的企业已走上良性运营之路。新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有助于形成鼓励创业、尊重创业的良好氛围,大学生创业也将形成“高科技创业”与“小老板创业”并举的格局。
毕业生分流将更加有序畅通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生处处长经晓峰等教育界人士认为,本市推出的六个“专项计划”很实,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数字,将切实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和发展途径。
政策“托盘”,多方开掘,毕业生分流将更加有序和畅通。往年本市高校招收“专升本”的计划数,一般控制在应届专科毕业生总数的5%以内,今年这一比例扩大到8%,使得“2009年普通高校专科升本科的计划数增加到3400人”。研究生招生计划数达2.73万人,比去年增加1000人。 “2009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计划’的招募人数增加到1000人”,去年两者相加仅500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人数也从去年的160余人增加到300人。
关注大学生求职的同时,注重大学生就业前能力的培养、就业中能力的锻炼,在新政策中也得以体现。如“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给予学生不同额度的培训补贴,“职业见习计划”将见习单位从企业拓展到事业单位,时间从目前的3个月至6个月延长到最长12个月,将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相关部门打破壁垒,高校和企业相互接轨,一切以学生利益为出发点,形成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良性循环。
期盼鼓励企业吸纳毕业生政策出台
如何稳定就业需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重大项目尽可能扩招、各类单位积极吸纳、区县加强人才储备、对泛长三角地区加大推荐力度、面向全国拓宽就业渠道。
经济形势下滑,企业招聘岗位纷纷缩水,相当多的外资企业更是“冻结”招聘计划,在此情形下,“引导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是一条关键途径。本市一些高校在实践中已尝到甜头。在金融危机刚冒头时,上海交大及时调整就业策略,“主攻”国有大型企业、国家重点行业。去年9月至今,包括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上海电气电站、上汽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等在内的200多家国家重点单位去交大招聘,供需两旺。
“对吸纳高校毕业生较多的企业,要研究制定优惠鼓励政策”,上海交大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建新等高校教师对这一条非常关注。企业是创造就业岗位的主体。金融危机下,许多企业日子难过,但相当一部分企业出于今后发展与承担社会责任的考虑,承诺不裁员。这样的情形下,如何鼓励企业积极挖潜吸纳高校毕业生,需要好好研究,也期盼相关的优惠鼓励政策能尽早出台。
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举措中还提到,“重大项目创造的就业岗位要尽可能多地招用高校毕业生”。教育界和企业界人士指出,相信随着政府投资的一系列重大项目启动和运转,相关政策细则到位,其带动就业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