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打年纪组长侄儿被停课 "反省"一个月难返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男生打年纪组长侄儿被停课 "反省"一个月难返校
2009年04月29日 11:22 来源:成都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小阳(化名)是成都市玉林中学(玉林校区)初二的“借读生”,因和同学打架被学校停课一周,可直到昨日,他已停课一月,仍无法回校上课,因为学校说他“不是本校的学生”。对此,小阳的母亲文女士很不解。

  导火索 打了年级组长的侄儿?

  3月26日上午,小云(化名)对小阳说看不惯4班那个新同学,小罗(化名)便把新同学叫进厕所“逗了他”,小阳也“上去摸了下他的脸”。中午,3人又在食堂弹了下新同学“菠萝”(指头部),新同学很不满,4人便扭打了起来。“没打多久老师就来了。”小阳说,看到老师后大家都松了手,对方也没有受伤。

  中午自习时,小阳等3人被年级组长杜老师叫进了办公室,杜老师说,“你们不晓得哇,他是我侄儿,混出来了?我侄儿都敢打?”这时,3人才知道那名新同学是杜老师的侄儿。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从小阳同学处也得到证实。

  据小阳写的情况介绍,“杜老师威胁说,‘告诉你们,我肯定要整回来,但不是打你们,可能是通过学校对你们进行处分。’”下午放学后,小阳便被告知要“先回去反省一周”,并要家长办好学籍手续,再回学校接受处分。

  借读生 受处罚前先停课一月

  文女士告诉记者,小阳原在郊区的一所中学上学,而自己在市区上班,为了方便照顾儿子,去年9月她向玉林中学交了两年的借读费后,小阳开始在该校就读,但一直都是“借读生”身份。“当时学校说试读半学期后若没有问题就可以办理转学籍手续。”文女士说,“半学期后,学校没有提转学籍的事,也没有说要小阳走。”看小阳在学校读得好好的,文女士也就没着急办理转学籍。

  “其他两个人都没有停课,只有我被停课了。”小阳说,小云和小罗都受到了“顶格”处分和记过一次,但只有他一人被停课一周,原因就是他的学籍不在该校。

  为什么现在不承认小阳是学校的学生呢?文女士很不解。在家“反省”一周后的周一,小阳准备返校读书,文女士也开始帮小阳办理转学籍的事情。可是,转学籍却变得异常艰难,“需要接收学校的老师和领导签字,然而没有一个人愿意签字。”文女士说,原因是“小阳在学校表现不好”。

  家长期盼 小阳能早日返校

  “怎么能让孩子说走就走?”文女士很想不通,即使学校对小阳的表现不满意,也应该让他读完这一学期。更何况,小阳已经认识到错误,也愿意接受学校的任何处分。小阳渴望回到课堂读书,几乎每天都往学校跑,但学校坚称“小阳不是学校的学生”。

  根本原因 小阳是个借读生

  前日下午,记者和小阳、文女士一起来到玉林中学。与小阳同班的一名女生称,小阳的课桌已被撤了,“班主任跟我们说他不会回来了。”另外,小阳还得知,上周四、周五学校已经进行了期中考试,而他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缺考了。

  随后,记者以小阳亲戚的身份陪同文女士找到了学校肖副校长。肖说,学校已经开会决定不接受小阳回校。而学校德育处曾主任称,“他的学籍不在学校,学校没法对他做任何处分。”曾主任表示,小阳打架是个导火索,根本原因在于他不是学校的学生。曾主任称,自己并不知道当初小阳是何时或如何进校的,“他有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但仅仅是在他的学籍所在学校。”对于学校的借读生犯错是不是都被“请”走,曾主任表示这个不方便说什么。

  “停课一周后,我们就建议他回学籍所在学校了。”曾主任还称,小阳停课一月导致成绩下滑并不是学校的原因,而是家长没有去找原籍学校接收。(黄海英 刘晋川)

  相关说法

  杜老师:我没说要整回来

  昨晚9时30分,记者电话采访了小阳提到的当事人之一、玉林中学初二年级组长杜亮老师,“没得这回事,打的不是我侄儿。”杜老师称,打架的事情确实有,但被打的学生并不是自己的侄儿,至于小阳在情况说明中提到他“肯定要整回来”之类的话“根本没说过”,“你要了解具体情况可以来学校调查。”

  市教育局:借读生也有权利享受义务教育

  昨日,记者联系了市教育局相关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是按照户口所在地就近入学,对于“借读生”,有政策明确规定不能收取学生的借读费,在学生转入一所学校借读后,其学籍也应该随之转入,借读生和其他学生一样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3章第27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编辑:朱博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