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成空白 打工子弟校安全隐患靠什么消除?——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安全教育成空白 打工子弟校安全隐患靠什么消除?
2009年04月22日 09:08 来源:法制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雪梅,曾执笔过《北京市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调研报告》和《北京市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法制教育调研报告》。她告诉记者,在调研中她发现,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问题。

  首要的问题是,很多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坐落在城乡接合部,大多数办学条件简陋,校舍、卫生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安全隐患。大部分学校能够清楚地知道有关学校办学标准的政策,但是对于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政策知晓率却不高,学校发展缺乏规划和有效管理。

  其次,按照《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规定,初中和小学每班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40人。但是在接受调研的学校中,在20所具有办学资格的学校中,45%的学校学生人数在800人以上,班容量超过40人的学校不在少数。

  在保险方面,只有45%的学校购买了校方责任险,没有达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规定的“被批准的自办学校必须上校方责任险”的要求;学生意外伤害险的覆盖率也很低,有一半学校的学生保险覆盖率不足50%。没有办学资格的学校基本上都没有购买学校责任险,学生意外伤害保险覆盖率更低,43%的学校保险覆盖率不足30%。

  此外,学生轻微伤害事故经常发生,学校缺少事故报告意识。51%的学校发生过轻微伤害事故,类型主要是上体育课时摔伤、自由活动时受伤、同学间玩耍致伤等。发生轻微伤害事故后,学校一般不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

  10%的学校发生过比较严重的伤害事故,这些事故基本上都应该向主管部门的主管科室报告。

  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针对流动人口子弟的法制安全教育不尽如人意。

  “进城务工人员数量不断增多,但许多民办打工子弟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基本是空白。”此次讲座的主讲人田坤律师告诉记者。

  田坤说,直到现在,打工子弟学校还没有专门的安全教育教材,有些学校可能会开设一些安全方面的讲座,但不成系统,效果也不好。

  田坤认为,校园安全教育本质上是法制教育的一部分。“从总体情况看,大部分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法制教育有一定程度的开展,但还未规范化、制度化。”张雪梅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田坤说,打工子弟学校的安全教育绝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而应该是学校、家长、学生齐头并进,让每一方都真正将生命的安全摆在至高的位置,绝不能存有侥幸心理,或是想着逃避责任。

  而张雪梅的看法是,无论是消除流动人口子弟学校的安全隐患还是加强法制安全教育,都需要政府承担更多的责任。“所有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包括已经获批的和未经批准的学校,都应当纳入政府教育管理体系之中。建议有关部门对这些学校强化管理,审查学校办学条件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以促进学校依法办学。”  本报记者 杜晓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