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中学实验班招不到顶尖生?生源争夺变"暗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重点中学实验班招不到顶尖生?生源争夺变"暗战"
2009年04月16日 10:10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华附省实高中实验班招不到顶尖生?

  为了争夺初中优秀毕业生,新一轮的“生源争夺战”又再打响。原本,这样的争夺在高中招生“各市为政”的政策支撑下,只圄于各地市内高中的“明斗 ”。但随着华师附中、广东实验中学创新人才实验班的“特许省招权利”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这样的“明斗”渐渐变成了跨地市的“暗战”。

  一方面,作为一种广东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有益尝试,华附和省实仍然希望招收更多地市的一流初中毕业生;另一方面,个别地市开始把这样的招生视作“掐尖”,笼起了“地方保护”色彩。

  于是,即使高考重点线上线率连年达到100%的顶尖实验班,从过去“争破头”,发展到现在开始面临一流苗子难招入的尴尬。昨天,两校创新人才实验班又公布新一轮招生计划,问题是,走了七年的创新人才实验班还能走多远?

  树大就招风?

  个别地市下“保送”鱼饵诱优秀生留校升读

  重点中学里面重点培养的实验班,也就是说很可能以后是精英中的精英,按常理,“创新实验班”想要招怎样的学生都应该是“不愁”的。

  “早期确是‘不愁’的,可以说各地市最拔尖的学生都在这个创新人才实验班。”广东实验中学教学处主任全汉炎说,根据省教育厅规定,各市在完成当地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后,每年在7月20日前后,把推荐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考生的志愿表、各科试卷等相关材料送至华附、省实,两校再择优录取。未被两校录取的学生则回原录取学校就读,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

  “这就确保了这些顶尖学生必定能录取到好的学校,孩子和家长也敢于另表填报创新班。”来自华附、省实的一线招生老师不约而同地说,但最近两年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招到的未必是当地顶尖学生。

  据悉,随着创新班的成绩越发“有目共睹”,各地在执行这项“实验”的时候确实逐渐有了偏差。一方面,如从化、茂名等市仍然是沿用初时“不用报考 ”,中考成绩由高到低选送名额内学生资料到创新班的办法;另一方面,有的地市悄悄笼罩出一股地方保护色彩,不希望好苗子被“掐”走了。

  现在省实读高二的江门籍学生表示,在其初三模拟考结束后,年级长就把前20名的学生召集开会提出,可以让他们不参加中考也能保送至本校并且进入重点班,但条件是假如参加中考的话必须只报考本校。“结果我们当时只有3个人放弃了保送,填报省实。”

  “这当中估计有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的地市学校担心优秀学生流失过多影响该校的成绩,乃至招生宣传。”华附教学处一位老师说,而还有可能的是随着地市重点中学的水平提高,有家长不愿意孩子离家太远求学。

  还能走多远?

  “好生源固然重要,但更在意怎样固化好的培养模式”

  “状元出来了,却是自己的前学生”,这样的“不甘”心态,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护苗行动”是可以理解的。

  但问题是,记者昨天查阅了省教育厅“有关举办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在全省分片招生”的粤教基[2002]31号文、粤教基[2002]32号文发现,当中明确规定“实验班的学生将具有双重学籍,即原录取学校的普通高中学籍以及华师附中或省实的学籍”;“实验班学生在高中学习期间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竞赛活动以及取得的其他成绩,均为招生学校和原录取学校共同培养的结果”。而且省教育厅还严格规定,原录取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符合实验班招生条件的毕业生。

  既然“成果共享”又有“严格规定”,为什么一些地方还会出现“保护”的做法?

  “尽管政策是这样规定,但如果大家都知道那个状元或金牌选手不是你这里培养的,却硬是被写进这里的学校宣传中,原来的学校会觉得不好意思,家长也会心知肚明。”打算让孩子考华附创新班的杨姓家长说。

  记者发现,在各种“情理”劝说中,确有不少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受到了影响。而华附、省实也在近两年少有地高调把创新人才班招生计划见诸媒体。结果“蝴蝶效应”下,有的地市以及广州市内的其他即使没有创新人才班的高中也加紧了宣传攻势,目标就是“争夺最好的学生”。

  “所以,好的生源固然重要,但我们更在意的是怎样固化好的培养模式。”省实校长郑炽钦说,省里办实验班的初衷是希望以点带面地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并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因此,作为试点学校更关键的是要通过良好的培养模式,有信心、有能力把招进来的学生培养成最顶尖的人才,不辜负家长和社会的期望。

  据悉,今年创新人才班的招生计划也已经“出炉”,华附、省实均各招100人。而省实已经在酝酿包括学分制、导师制等多元教学方式,培养新一届学生。

  “实验班培养模式并不是与外界所认为的学科竞赛模式划等号。”郑炽钦说,它探索的是科技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模式,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课程设置改革以及评价制度改革,去突破应试教育、学科竞赛等一般意义上对“尖子”选拔再加工的旧模式。比如一节课40分钟,在创新班老师可能只讲25分钟,剩下的由学生和老师互动等。“所以很多从创新班毕业的学生能在国内外名校迅速成长,也正是有着这样以人为本的培养模式,创新人才班才会不断超越自己,不会因招不到最好的学生而停步不前,反而走得更远。”

  创新班光环:

  四届毕业生

  11个高考“状元”

  一个班,四届毕业生近500人在高考中100%达到重点率,11个全省总分或单科状元,当中在标准分年代平均分达到750分以上。在其最近一年的成就展中,各类各领域比赛获国际金牌1项,银牌2项,铜牌1项;全国一等奖20项,二等奖40多项,涉及数学、物理、天文、器乐、体育、地理、生物等领域。

  这个班落在广东实验中学,全名为“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由省教育厅在2002年设立,创新性地面向全省招生,最少的时候招50人,最多的那一届招150人。除了省实外,还有一个落在华附,同样出色。

  据了解,创新人才培养实验是广东省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一个尝试。从2002年创办至今,广东省教育厅只批准在华附和省实两校开展此项实验,并举办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打破高中只局限在市内招生的传统格局,接收各市教育行政部门选送上来的优秀毕业生。

  据悉,不管是省实,还是华附,都是定期聘请国内外一流的学者、艺术家、企业家等知名人士到创新人才实验班,为学生进行专门课程或探究性课程的教学。而两校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科目也均不低于100门。而绝大多数来到实验班的全省各地尖子生第一感觉往往都是“才明白什么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第二“ 感到外面的世界很大,自己的潜能还很大”;第三就是做出了很多甚至过去不敢想象的事情或成绩。

  “最浅白的,地市高中肯定跳过的带*号的文章,在省实却能被老师带着慢慢欣赏。”毕业于茂港一中、现省实创新班高三学生梁俊尚说。

  本报记者谢苗枫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