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高中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可保送大学等政策存在,使奥数成绩与升学间的关系微妙,且日趋功利化和低龄化,加重孩子的负担。
中国数学奥委会主席、北大博导王杰表示,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奥数是为学有余力、学有兴趣的学生而设,有利于发掘学生潜能,也有利于国家选拔、发现优秀人才。但目前现状与原则有差异,奥数甚至被“异化”,当学科竞赛与升学挂钩后,就赋予它不该承担的东西。
王杰说,现在奥数在小学最“热”。一些学校为区分尖子生,将数学竞赛成绩与升学挂钩,导致奥数培训火爆。其本质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和发展不均衡。
王杰称,奥赛最“热”的学科是数学,是因为中小学的数学要学12年,与学习的漫长过程有关。“奥数热有存在的理由,但这不是举办的初衷,我们必须克服走偏的东西。”
王杰表示,学生参加奥数,引导比禁止更现实。奥数本身没有错,关键不应该与升学挂起钩来。
“奥数只是少数人的活动,不需要全民皆兵。”针对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奥数班,王杰提醒,奥数应当始终定义在“学生的课外活动”。
中国数学奥委会副主席吴建平也表示,奥数作为竞赛数学,其思维方式和普通数学有很大差别,功能重在开拓思维和选拔人才,并不适合“全民推广”。
两类学生适合学奥数:
学有余力或学有兴趣
据了解,今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预赛有近十万人报名,最终获得全国一等奖的学生只有1000~1200人。按规定,这1000余名学生可享受保送大学的优惠政策。面对众多希望通过竞赛让孩子保送的家长们,这个数据证明,全国联赛的保送率仅千分之一,这意味着多数学生不过是奥数尖子生的陪练。
究竟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学奥数?中国数学奥委会副主席吴建平表示,奥数只适合于两种学生,一是对各门学科学有余力,二是对数学特别有兴趣,“但现在不少家长只是把学奥数拿竞赛名次作为升学的敲门砖,很少考虑孩子是否真的喜欢数学。”
湖北省数学会普委会主任、华中师大教授陈传理表示,如果孩子没有兴趣,非要强迫他学,会令孩子非常痛苦,没有好处。学校和家长应尊重孩子的选择。
陈传理建议,家长如果想知道孩子是否适合奥数,可以让孩子试着上上课,如果孩子能从解题中收获成就感、喜悦感,那就让他上;否则,接受正常的数学教学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