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三成中小学生厌学 "减负令"令频出执行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天津三成中小学生厌学 "减负令"令频出执行难
2009年03月16日 17:30 来源:天津网-城市快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导读:“解放学生”“一定要为学生减负”这是温家宝总理在研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和规划纲要》会议上和刚刚落幕的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强调并反复重申的话题,一经提出,立刻引起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鸣。

  孩子太累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困扰素质教育改革的老大难问题。几十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减负令”下了几十道,可学生负担不但未见减轻反而愈来愈重。据市教科院最新公布的关于“天津市中小学生厌学情况”的调查显示,过重的压力导致三成中小学生厌学,减负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了!

  政府部门:“减负令”频出效果不大

    中小学生:负担仍重三成学生厌学

    家长学校:竞争压力大想减不敢减。

  现状 天津市三成中小学生厌学

  物质生活越来越优越,可如今的孩子却越来越不快乐。据市教科院调查,本市27.7%的中小学生存在厌学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学习冷漠、缺乏学习动力、产生厌学情绪、出现逃避和违抗行为等。调查显示,导致学生不爱学习的原因来自学生自身、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三方面,其中课业负担太重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近半数中学生“经常因为作业太多而睡不好觉”,超过四成的学生认为“教师讲课没意思”“父母只关心成绩”。

  家有学子父母变“家教”

  “双休日陪儿子上英语课和电脑培训班,主要负责帮他记笔记;平日里,白天他上学,我就利用上班的一切空余时间,帮他把做过的错题归纳总结;他晚上回来写完学校的作业后,我要帮他检查并修正,然后就让他抽空把我归纳好的错题重做,还要见缝插针地帮他复习英语的语法、单词、日常用语、口头作文、看图作文。”作为三年级小学生的家长,程筱雅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我也想给他减负,可社会竞争压力太大了。其他的孩子都在上课外班,总不能最后弄成别人的孩子在学习,自己的孩子在‘减负’吧!”

  声音 “减负令”频频遭遇执行难

  近年来天津市教委频频出“减负令”,并让市内六区教育局长“签字画押”推出《减负共约》,规定“小学生每天在校活动时间不超过6小时、初中生不超过8小时。小学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三四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40分钟,五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1小时,初中不超过1.5小时。严控学生考试次数,杜绝各种名义的课外办班……”违者将追究学校校长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然而现实是,在许多中小学,学生还是要早到晚归,作业依旧要写到深夜,考试仍然接二连三。

  校长:因减负影响升学率 谁来负责

  在采访中,不少学校负责人坦言,在上级部门和家长心中,升学率就是“硬指标”,如果因为减负而影响升学率,学校和老师将承受更大的压力,没有哪个校长愿冒这样的风险。一位区重点高中校长说:“高考是全市学生一起比拼,我让学生减负,其他学校的学生却‘加班加点’,高考时岂不要‘吃亏’?”

  老师:学生成绩上不来 一切免谈

  一些老师无奈地说,目前中高考仍是选拔学生的主要方式,关系着老师的评优、晋级,这使得素质教育在分数和升学率面前徘徊甚至止步不前。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每位任课老师都想增加课时、布置大量的练习,无形中就把压力转嫁给了学生。一位初三数学老师说:“新课改理念很好,但如果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不来,一切都免谈。”

  家长:应试教育不改革 何谈减负

  一位高二学生家长直言不讳地说:“减负是件好事,但只要应试制度还存在,减负就不可能执行!”如今,本市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向学生征订任何教辅材料,本意是为学生和家长减负,却引起了家长们的非议。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家长担心:“孩子在课堂上听不懂、记不住的问题,课后应该用一些教辅材料来补充。现在我只能自己给孩子选择教辅,可是种类太多,只能多买几种。”

  更多的家长则希望学校能够开设自愿辅导班,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薄弱科目进行学习。家长们表示,与其到校外找老师“开小灶”,还不如请本校老师专门指导,因为“本校老师了解学生情况,对教学进度掌握得更好”。

  支招 成才标准多元化减负才能落实

  对于“减负令”遭遇的种种尴尬,天津市一位教育专家指出:“这证明减负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社会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城乡、区域间存在教育差距,唯学历论的用人制度,社会传统观念和现行教育制度。”

  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专家指出,减负真正的含义是减掉那些机械、重复、不必要、不合理的课业负担,而且学生有个体差异,负担轻重因人而异,因此教育者必须要研究更科学的人才培养方式,尽可能提高课堂效率,让孩子在课堂就能掌握知识,学得轻松快乐。

  本市某初中校长表示:“要减负,关键是要改变目前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度。只有社会成才的标准多元化了,只有重能力而不是重考分成为社会常态,减负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孩子才能真的有时间玩儿。” (胡春艳)

【编辑:朱博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