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门"让居民锻炼 一系列问题也纷至沓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学校"开门"让居民锻炼 一系列问题也纷至沓来
2009年02月09日 14:11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上哪锻炼身体,对许多上海市民来说,是个大问题。

  健身房?一年费用至少上千元。公园绿地?上海总共没多少。马路边?尾气污染不说,安全也值得担忧。不仅仅是上海,最近一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表明,我国体育场地总面积为13.3亿平方米,其中66.7%在大中小学。除去学校场地,全国人均不到半个平方米。49%的被调查者认为,制约群众体育发展的最主要问题是体育场地偏少。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中心城区人口最多的杨浦区作为全国试点,首先“试水”学校开放体育场地,目前已有近百所学校为居民打开了校门。学校“开门”让居民锻炼,一系列问题也纷至沓来……

  【焦点一】人员安全怎样保障?

  什么是学校体育场地向居民开放最大的障碍?记者走访了几个学校,答案基本一致:安全问题。锻炼的居民在学校受了伤怎么办?这么多“外人 ”进出校园,学生的安全又怎样保障?殷行街道工农三村的居委主任杜本云,兼任社区的“篮球教练”,他第一次带着自己的篮球队到学校打球,比赛结束时突然发现,两个小队员“失踪”了,着急上火找了很久才弄明白,两人爬墙走了。“要是出点意外,学校和我都担当不起!”杜本云现在想起来,还有点后怕。

  “很现实,出了事谁负责?”对此,工农新村小学的校长陆鸣安表示,还有个特殊情况:有锻炼要求的社区居民,以老年人为主,万一闪个腰,摔一跤,可大可小。“这问题解决不好,我们即使开了校门,也是胆战心惊。”

  【解决措施】“学校肯定无力承担,政府大包大揽拍胸脯?在市场经济社会也不合适。”杨浦区体育局副局长张祥泰说。还是街道想出了办法:找保险公司,为每个学校在指定时间对社区开放活动中所发生的意外人身事故投保。2008年开始,这一措施在全区推广,所有街道和保险公司签定了“社区综合险”,涵盖学校体育场地发生的意外人身伤害。保单规定,每人次最高赔偿额10万元,每次事故累计赔偿额为100万元,街道一年累计赔偿额为1000万元,因属于公益性质,保险费相对低廉。

  一份小小的保单,解决了大问题。各街道还因地制宜,推出“个性化措施”。殷行街道设计了紧急预案,发生问题怎么抢救伤员,怎么协调管理,都有具体可操作程序;国和小学党支部书记杨会寅告诉记者,面对80岁以上的居民,他们要求家属签订一份责任书,做到责任分明,考虑全面……

  【专家点评】赵文杰(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副主任、上海体育管理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外的学校大多是开放的,比如日本有 97.6%的学校场馆向社会开放,因为服务社会是学校除科研教育外的最重要功能,但国内学校主动打开门的很少。这不能怪学校不主动,主要因素在于我们的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学校有所顾虑。杨浦区首先替学校换位思考,理解其难处,并通过第三方保险的方式,来解除学校的后顾之忧,为学校减负,这切中了症结,学校“开门”自然就不难了。

  【焦点二】日常管理谁来实施?

  国和一村二居委的张雪珍阿姨记得,有段时间,她们居委对口的“晨锻基地”国和小学要装修,锻炼的居民就近转到国和中学,结果,和原来在国和中学锻炼的居民发生了矛盾。争来争去,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跑步时,谁在跑道上占个好位置;打拳时,谁的场地更大些,“伤了大家的和气,急需一个‘老娘舅’评评理。”张阿姨说。

  不光是居民之间,居民和学校有时也有矛盾。就说上海音乐学院杨浦学校吧,这所艺术特色学校在双休日和寒暑假开放体育场地,但是这几天也有学生来补课。结果,这边学生吹着单簧管,那边阿姨婆婆们的腰鼓队舞得正欢,鼓声乐声震天响,严重妨碍了教学。这个问题,又该怎么解决?

  【解决措施】“老娘舅”谁来当?几年摸索,杨浦区形成“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把学校场地开放的日常管理工作委托给一个叫“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公共服务机构负责。“我们的工作人员一共有6个人”,殷行街道健身俱乐部的戴福祥告诉记者,除了学校场地开放的管理,这6个人还承担街道 49个健身园地的管理、对群众性体育活动进行策划、引进并推广新的健身项目……而街道每年下拨俱乐部10万元,在经费上予以保证。同时,俱乐部吸收居民成为会员,为他们提供场馆等服务,目前,已有个人会员700多个,团体会员23个,总人数近4000人。

  经过俱乐部的调解,张雪珍阿姨遇到的问题很快得以解决。而在上音杨浦学校,在和俱乐部商议之下,校方把学习管乐的学生安排到较高的楼层。“学校与街道相互配合,才能做到公共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上音杨浦学校的副校长陆懿说。

  【专家点评】赵文杰:如果学校课后再管理对外开放体育场地的事情,各方面精力有限,难以承受;而在机构精简的大背景下,政府出面,显然也不合适;有些学校体育场馆外包给社会经营性场馆,这有违“公益性”的初衷。

  向非赢利的俱乐部“购买服务”,是个好办法,一是有助于民办非赢利中介机构的培育,二是有助于减轻学校负担。另外,俱乐部的组织管理更为高效灵活,也更贴近老百姓。

  【焦点三】物耗成本由谁承担?

  家住市光一村的郑国华老人是个长跑爱好者。过去,他只能在小区里“兜圈”,和行人、车子一起凑闹猛,“跑一个钟头,被打断十几次,还有,电视上说,老年人跑完步倒走几步效果好,但哪敢啊,一不小心,就撞上台阶、车子……”让老人高兴的是,附近的杨浦职业学校开放了场地,崭新的塑胶跑道,封闭的锻炼环境,跑步的居民越来越多。干脆,郑国华组织起了长跑队,七八十个队员,除了刮风下雨,天天不间断跑步。这让学校大伤脑筋:塑胶跑道也不是铁打的,人多,磨损就多,再说,这么多人涌入学校,管理成本也要相应增加,费用到底由谁来承担?

  “学校开放体育场地,本来就是公益行为,让居民来承担物耗等成本,这违反了初衷。让学校来承担,在情理上说不通。”殷行街道副主任陈敏认为,政府是这项便民措施的推进单位,有责任带头整合资源,问题是,这个钱该怎么个出法?

  【解决措施】“以奖代补”,这是杨浦为解决物耗问题摸索出的经验。以殷行街道为例,自2005年起,街道建立学校场地向社会开放激励机制,坚持每年根据考核测评的实绩进行表彰。2008年,街道对实现体育场地开放的学校,发放了6000元到2万元不等的奖励费用,补偿了学校物耗。

  “有没有激励,大不一样。”工农新村小学的校长陆鸣安告诉记者,不同额度的奖金,打破了“大锅饭”,鼓励学校在体育场地开放上多动脑筋。工农新村小学今年就特地开设了“居民健身节”,从5岁的小朋友到70多岁的老奶奶,150多个居民纷纷在跳绳、飞镖、呼啦圈等项目中一展身手……不仅社区居民锻炼了身体,也加强了学校和居民的联系。

  【专家点评】赵文杰:学校经费本来就有限,分配用于体育场馆的投入更少。

  有损学校利益的事情,如果让学校长期“义务奉献”,不现实,对外开放势必难长效。只有双赢,才能持久。经费难题破解,学校等于吃了“定心丸”。而且,经费分配采取以奖代拨方式,避免平均主义,开放情况好的学校得到更多补偿,更有助于调动学校的开放积极性。

  【焦点四】长效坚持还缺什么?

  目前,杨浦全区101所公办中小学校,除了7所中小学由于条件原因暂不开放外,其它的学校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有些是双休日、寒暑假,有些则是天天开放。区内的10多所高校,也在探索“开门”之路。

  杨浦的居民是幸福的,不过,对于未来,他们仍有许多期许:

  张雪珍阿姨说,现在许多学校只在早晨开放场地,居民晚上散步还是只能“轧马路”,要是学校晚间也能开放一小时,配以灯光照明,让居民吃完晚饭也能活动活动腿脚,该多好呀。

  郑国华老人则说,他的长跑队非常希望得到专业体育老师的指导,像太极拳这样的项目,更需要名师参与。

  陆鸣安校长根据观察认为,目前的锻炼者以老年女性居多,应开展更多的健身项目,提高中青年、上班族参与比例……

  【解决措施】杨浦区体育局副局长张祥泰介绍,杨浦正在进一步扩大公共场馆的开放范围,促进体育设施乃至文化教育设施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如殷行街道出资将一所学校的综合体育馆改建成400平方米的羽乒馆,在双休日和平时的夜晚,低价向居民开放,一小时20元,比市场价便宜一半左右,社区健身俱乐部会员还能打七五折。

  同时,杨浦区还与上海金融学院和上海体育学院签订共建共享协议,引进“脑库”,体院的教授为社区健身团队教授健身气功“五禽戏”,大学生则利用暑期开展多种特色运动夏令营。

  【专家点评】赵文杰:“校门”打开后,师资能否共享,活动能否共乐?

  杨浦通过体制创新破解了学校开放体育场地的几大“瓶颈”,但也要看到,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还有很多难点。学校对外服务怎样更主动些?学校与社区合作的深度是否能更广些?比如,学校的专业体育教师和教练,能否走向社区?社区里精通传统弄堂游戏、秧歌等特殊运动项目的人才,也正是学校所缺乏的。

  是不是可以联办培训班、运动会等?应该充分整合资源,让居民动起来,尤其为青年人创造更多的运动机会和场所。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