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 “危机就是危险中蕴藏着机会!”上周末举行的东南大学2009MBA新年论坛暨办学十周年纪念会上,诺亚(中国)财富管理中心首席投资策略分析师李挺生等业内专家,从投资和亲身经历的角度,剖析了金融危机下的人才需求和创业机遇。
转“机”一:
创业门槛大大降低
“第一次经历危机是1987年。”李挺生回忆当年,美国股市彼时遭遇‘黑色星期一’,经济陷入衰退,金融业大量裁员,不过,到了1989年市场初显复苏时,很多金融机构开始大量招聘新人才:“它们需要大量刚毕业的、受过良好专业教育的人才;企业用这些人,节省成本的同时,更因这些人充满活力,没有过去危机的沉重包袱,能在一个新的时代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机会转瞬即逝!”李挺生提醒有意创业的年轻人,不要陷入悲观的情绪,他认为在新一轮“洗牌”中,很多一直努力的新人恰好、也应该能“逮”住机会,因为这时的创业门槛已经大大降低,加上良好的教育基础,正是雄心勃勃有冲劲的新人创业的最佳时机!
转“机”二:
把大学“搬”到公司里
“危机其实是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动力。”结合近年兴起的大学教育“搬”到公司去的新模式,与会的原江苏省发改委主任钱志新教授分析,在危机背后市场对人才的新需求:“中国的未来将建设起一个高附加值的经济产业体系,诸如高端制造业、新能源新创意等新兴产业、服务业,这些都将需要大量人才,而在金融危机、产业转型的浪潮冲击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一些‘短板’,像在服务外包业上,国内人才目前还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造成一方面很多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服务外包岗位找不到合适人才的尴尬局面。”
据介绍,目前南京一些高校已联合企业搞起了“公司大学”,把大学教育“搬”到公司中去,让学生能够在公司的环境中持续实践,学以致用,学到有用的知识,也给自己能力的肯定,进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转“机”三:
闲时充电好就业
“09年春季录取人数达80人,已授予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人数达1379人;2009年秋季班报名人数达400余人,招生计划150人,录取率近 1:3,报名人数比去年同期多出百人。”数据显示危机下的转变,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东当日接受采访时分析,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白领们要抓紧“ 空当”充电,为再就业打基础。作者: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