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孩子进个“好学校”,家长动用各种社会关系;一个班级38个学生,11个是外校来的“条子生”。黄亚君代表昨天在人代会上直言不讳地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带来了很大的不公平。
去年7月开始,黄亚君参与了本市基础教育的行风调查,走访了本市7个区县,发现中小学的择校现象仍然屡见不鲜。“有的家长认为,小学、初中不读 ‘名校’,就上不了重点高中,就拼了命要挤进去。”他说,在高中阶段,示范性高中的“旁听生”又是个普遍现象。这些学生的学籍仍在原学校,读书在旁听学校。个别学校的通过批条子进来的旁听生多达近30%。“这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不利影响,让他们从小形成这样的意识,凡事可以靠走后门、通关系解决。”黄亚君说,择校还会引发乱收费、腐败等一系列问题。
择校的学生,他们是否如家长所愿“一步登天”了呢?陈寅代表说,学校曾经跟踪过那些“借出”的学生,发现并非都有好的效果。有的学生学习跟不上,面对同学异样眼光感到自卑。另外,“条子生”还给学校的教学秩序造成影响。
“一方面,家长的观念需要转变。另一方面,不可否认,中国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仍然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家长相信‘好学校’,背后是因为这些学校占有的资源多,师资力量好。”陈寅代表说。他建议效仿国外的做法,采取政府统一购买师资资源的形式,高级教师由区统筹管理,发给他们薪水,分派到不同学校教书。否则,好老师不会愿意从好学校出来,薄弱学校也吸引不了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