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9月3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公布。新修订的《规范》有6条,其中,“自觉抵制有偿家教”首次写入师德规范中。
老师暗示:你的孩子该找家教了
贝先生的孩子在西宁一所普通中学读初中,暑假来临之前,他就被老师找到学校耳提面命了一番,大意是:你的孩子学习底子没打好,下学期很可能成绩跟不上,这样的成绩升高中有困难,你要不要假期给他补习一下。
贝先生回家和妻子商量了一下,尽管家里的经济条件一般,还是决定给孩子请家教。于是,他们通过贴在小区里的广告找到了一位大学生,以每小时20元的价格给孩子补了一个假期。
可是,开学之后,孩子的成绩依然没有提高。贝先生又接到了老师的通知:请来学校一趟。贝先生和老师讲了请家教的事情,老师说:“请家教,你也要请个好的,不是请了就完成任务了。”贝先生觉得老师说得有道理,可是不知道去哪里能请到可以把孩子的成绩提上去的老师。
一次,他和同事说起这件事情。同事说:“你咋这么笨呢,不会问问老师?”望着同事似乎很有玄机的表情,贝先生继续请教。“这就是老师想做家教了呗!这还不明白。”同事撂下一句话。
好学生也补课
记者调查发现,去老师家“开小灶”的不光是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似乎更加青睐“小灶”。他们希望通过老师的“小灶”让成绩更上一层楼,这种情况在高中阶段比较多见。今年上高二的小雪说:“我算是不偏科的,但是文理分科还是选了文科,因为想学经济。一般文科生的数理化都不太好,所以我爸妈帮我找了老师补习,希望能学得更好,上个好大学才更有把握。”问到小雪的补习老师,记者再三追问下,她才肯说是一位在职老师。至于费用,她说:“我妈说,还负担得起。”
“带学生”也挑剔
做家教的老师们中间,家教被称为“带学生”。
记者辗转找到了几位据说是“带学生”很出成绩的老师,以想请他们带个学生为由,攀谈起来。谈话中,发现这些老师并不是什么学生都带,还是很挑剔的。
一位教数学的老师就先问:“在哪个学校上学啊,成绩怎么样?”当听到记者说想补课的学生在七中上高一时,这位老师明显犹豫了一下,说:“我带的都是湟川、十四中的,来了恐怕跟不上吧。”基于这种原因,一些学生想进这类老师的“小灶”,还有点难度。
有偿家教市场大
有需求就有市场,这是市场经济学中的理论。显然,是学生还有学生背后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需求催生了家教市场这块“大蛋糕”。市民苏女士说:“我是当妈妈的,看着孩子每天上课那么辛苦,我也想让他休息一下,可是,看到别的孩子都补课,我不可能无动于衷。孩子学得好还可以,关键是成绩比不上补课的孩子,他回家也说,妈妈,我们班的谁谁说,老师教的早都会了。你说,不补行吗?”
对50名中学生的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人都补过课。家长的眼里,补课老师的首选当然是那些在学校任课的专业老师,因为他们熟悉教学、了解最新的考试动态,并且指导过多届学生,比起课外培训班之类的当然要有更多优势。
学校:大部分老师不会在课堂上“留一手”
采访中一些家长表示,老师不在课堂上把应该教的东西全部传授给学生,也是家长们选择进老师“小灶”的原因。
就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西宁某中学的校长,他说:“大部分老师是不会在课堂上‘留一手’的,那样做无疑是自找麻烦。”他进一步解释,在开学之初学校会专门组织人手检查各位老师的教案,还有推门听课制度,只要是上课的时间,任何人都可以推开任何一个班级的门走进去听课,家长如果有疑问也可以来听。另外,每学期末都会把每位老师所教的学生的成绩作一个汇总,算出班级平均分、年级平均分,高的要奖励、低的要批评。新生入校,先由学校选聘班主任,再由班主任选聘任课教师。每一名班主任都是业务上十分出色的老师,他们不可能去挑选那些教学成绩不佳的任课老师和自己搭班。长此以往,有“留一手”想法的老师肯定呆不长。
争议:做有偿家教就没有师德了吗
将“有偿家教”与“师德”联系起来,在西宁某中学任教的秦老师坦然地说,他并不同意这种看法。“八小时之外的时间是自己的,再说了别人加班还有加班费呢。在课堂上我认认真真教课,学生有问题来办公室找我,我哪一次不是认真解答。利用业余时间带几名学生就有悖师德了?”像秦老师这样持同样观点的人也不在少数。工作六年的李女士说:“我上小学的时候,班级之间的竞争很厉害,老师们为了我们考好一点,常常把我们带回家补课,当然那个时候老师不收钱。但是我爸妈觉得过意不去,经常让我带些东西过去。现在,给老师钱是直接了一点,但老师可能更容易接受,付出劳动就要得到报酬,似乎和师德无关。”(赵新丽)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