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向捐助者汇报平时学习成绩”被取消受助,相关受助者称没和资助方联系“不表示不感恩”
时下正值学校开学季,很多爱心企业正在对贫困生发放赞助款资助他们完成学业。然而,来自乐山的14名贫困大学生近日却被赞助方取消了继续受资助的资格。2007年8月,乐山某电力公司对43名贫困大学生进行每人3000元的扶贫助学捐赠时,要求被捐助的大学生向捐助者汇报平时的学习成绩,每年至少提供一次在校学习、表现等有关情况的汇报材料。但一年后,有14名贫困大学生没有一点消息反馈。在2008年度的捐赠仪式上,这14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了继续受助的资格。
坚持汇报 29名贫困生继续受助
9月5日,2008年度“圆梦大学•爱在乐电”栋梁工程扶贫助学捐赠仪式在乐山中心城区金海棠大酒店举行。23名品学兼优但家境贫寒的大学新生收到了由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资助的每人3000元的第一学年助学金,此外还有29名往届贫困大学生收到了3000元至1500元不等的第二学年助学金。
许元军是成都理工大学的学生,2007年在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爱心资助下顺利入学。进入大学校园后,他刻苦努力,成绩名列前茅,成了优秀学生干部和预备党员。一年来,他主动给公司负责人写信或打电话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按照当初的协议,公司认为他履行协议较好,决定对包括许元军在内的履行协议较好的29名往届贫困大学生继续进行第二学年的资助。
公司团委副书记熊若秀说:“有个学生有一门功课不及格,可我们了解到,去年他母亲出了车祸截肢、爷爷去世,所在学校又在地震中受了灾,所以我们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作为资助者,我们看中的是学生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没打一个电话 14名贫困生受助叫停
一年过去了,43名受助的贫困大学生中,有14名在一年时间内音信全无,没有给企业打过一个电话,写过一封书信,甚至连电话都联系不上。
公司负责人表示,将停止对这14名大学生的捐助。“我们不要什么回报,也不要他们说谢谢,但是企业拿出去的钱,想知道到底用在哪里,是拿去学习还是拿去玩电游了。”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一负责人说,要求受助者向捐助者汇报学习成绩,是对受助者的一种鞭策,如果受助的大学生每满一年后品学兼优,企业将会继续对其提供资助。
“这些学生的行为太让人寒心了。”负责人透露,在8月底时,有一名受助者听说可能会取消对其第二学年的资助,慌忙委托其同学到公司了解情况,之后他打电话质问为什么要取消对他的资助,一副好像企业应供他读书的语气。
受助者说法 没联系不表示不感恩
那么被取消资助的当事人对此又有什么看法呢?为此,记者尝试着拨通了其中几位受助者的电话。
李某来自乐山市水口镇的一个特困家庭,现就读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因为过去的一年从未与资助方联系,这次也被取消了资助。他听到消息时非常着急,马上表示要打电话和资助企业进行沟通。他认为作为受助者,有义务向资助企业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由于自己的不够主动和对签订的协议理解不够,才出现了现在的情况。
另一位受助者杨某在成都一所重点大学上学,说起没有和企业联系而取消资助资格的事,她表示学习挺忙的,又怕影响捐助人的工作。另外她担心给捐助人经常打电话会被误以为是诉苦要钱,便没有联系,但这并不表示她不懂感恩。
来自沐川县舟坝镇的王某现就读于贵州一所大学。资助方认为她很少与企业联系,并且给出的联系方式均是错误信息,从而取消其受助资格。王萍对此感到有些无奈。她说,由于他们搬了新校区,所以地址是不断变化的,现在寝室又要换,自己原本想等寝室确定后,再向企业提供自己的联系方式。
各方观点 爱心资助是否需要回报?
乐山师范学院新闻专业的李同学也是一位接受资助的贫困生,他认为,社会上好心人对贫困大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处于自己感情上来说,也应常联系,汇报学习生活状况。
另一位鲁同学则说,现在很多贫困生拿着捐助的钱,不好好学习,甚至觉得是理所当然,企业这一做法可以教育更多的贫困生,要有感恩之心。
记者随后采访了乐山师范学院从事社会学教研工作的陈亮老师,他表示不能认同企业因受助人没及时联系、反馈信息从而取消资助的做法,他觉得企业注重的是经济效益,而企业做出资助贫困学生的做法,是想要提升企业自身形象,他们觉得投入了财力,得到回报就理所当然;而一旦有同学没有及时与他们联系,即认定这些同学不懂得感恩,这稍显武断。陈亮认为,感恩有很多途径,并不一定要在短期时间内,用言语去表达,另外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不需要计较回报。
据了解,乐山市自2003年开展栋梁工程扶贫助学公益活动以来,得到了众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1800多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四川省扶贫基金会乐山分会会长邓国熙透露,以后受资助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如果受助者不求上进或不履行资助协议,将被取消受助资格。(吴涵 杨兴群)
图片报道 | 更多>> |
|